大纲解析
上述要索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方式的有机结合,汇成了丰富多彩助学校教育生活世界。
第二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樟
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最为根本的一条是需要体现并落实在个体能上。而要实现个体发展功能,则首先必
须了解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教育如果忽视或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谈不上如何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问题。
教育虽然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发展,但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是有条件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要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身心发展是指个体在广泛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和心理过程,其含义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身心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是指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发展是多维度的,包括生
物、认知和社会三个维度;(3)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各个层次和方面的发展速率和进程是不同的;
(4)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而年龄仅是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共同方面及其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既有量的变化发
展,也有质的变化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在身心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上。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是指六七至十二三岁年龄阶段上小学的儿童青少年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生理发育提前变化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身体生理发育比较快,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
儿童育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又表现出了超前的趋势。例如,对20世纪如年代和20
世纪60年代这两个时期儿童身体生理指标的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身高普遍提高
了2.1cm,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脑电波M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了20世纪60
年代的水平,在20世纪卯年代,6岁小学生校试。波的平均频率就达
到了20世纪仍年代10岁被试的水平,现在6—10判L童的被试则达到了过去12—13
岁被试的发展水平;同时.在性器官和性功能方面的成熟时间也有所提前。
(2)认知发展的特点
人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西的发展,其中
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在观察力方面,小学生能够从缺乏系统性的、模糊笼统
的知觉观察,向有目的的、精确的观察转变,从注意力来看,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
定性比较差,注意的范围小,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强;在记忆方圆,小学生的机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学校教育学(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