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解析
中心的“六艺教育”。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更是建立了十分完备的学校教育官学和私
学体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选土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欧洲中世纪以前的教育主要是
政教合一的宫廷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土学校。在长达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中,古代东西方学校教育一宜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中心,下层劳动人民基本上被剥夺
了受教育的权利,阶级性、等级性、伦理性、专制性和保守性是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近代的学校教育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不同于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近代资产阶级工业技术革命、商业革命的洪
流极大地冲破了封建社会传统的知识型、学问型的教育体系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的学校教育.不仅要满足政治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发展经济生产的需要,不但要培养出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高级专门人才,还要培养能熟练使用机器、具有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这样就为教育新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天地
因此,在19世纪中后期,欧美许多国家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急剧而快速的“普及发展期”,传统贵族式
的知识主义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工业化市场经济社会对培养和训练大批技能型劳动者的现实迫切需要,从而便形成了近代学校教育。
近代学校教育所具有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置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许
多发达国家普通以法律的形式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义务教育和公共教育系统。例如,德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义务教育法;之后,英国(1870)、法国(1833)、日本(1872)等国家先后推行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制度;我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法。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近代意义的学校教育制度与古代相比,一个明显不同是有
了完整的学制。所谓学制,是指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班级授课制首行于16世纪的欧洲,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一书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我国最早在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实行了这种制度。班级授课制有力地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办学效益。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在近代西方国家,教育的世俗化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宗教教育和阶
级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现代的学校教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学校教育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