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解析
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高尚品格情操。小学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途径是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即平常所说的“身教重于盲教”。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美好的、祟高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绝对信任,也十分依恋。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言行对儿童影响的重要性。同时,小学阶段也要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话动,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培养。
第五节 学校德育与学生品德修养
品德教育和品德修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工程。学校德育工作不仅是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体发展
的方向和动力所在。品德发展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青少年思想品德修养与学习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学校教育整体上也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机构。我国教育界人士说得好:“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
一、学校德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德育与思想品德
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思想与品德实际上是两个概念:思想是指思想认
识,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但在我国教育界习惯将它与品德连用;而品德是指品质
和道德,人的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
为基础,没有道德基础的品德是虚假的品德,而没有品德基础的道德是空洞曲道德。
在现实中,人的思想与品德又是很难分开的,所以这两种教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当前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道德观念,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社会行为。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与身心发晨的关系
品德的心理结构有多种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因素构成的。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人们提出了“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其中便涵盖了知、情、意、行淬四个方面的因
康。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憾上的成熟主要表现为道德认识,特别是反映为尊重规则和社
会公正感这样两个方面。品德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个体发展意义。品德是个性的
重要组成部分,品德的结构也存在于个性结构之中,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当评价一个人时经赏强调能力和品柏这两个因素。二者的关系正如
文学家司马光所说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不论什么时代,培养彼才兼
备的人才均是教育、社会的基本选挥,即使资产阶级办教育亦不例外。资本主义社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学校教育学(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