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近年来金融创新使得影子银行、衍生工具、金融杠杆等新事物层出不穷,进一步加剧了信贷问题的复杂性。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无法解决这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斯蒂格利茨(Stiglitz,2012,2013)认为,我们应该调动一切可支配的工具,采取利率+其他工具的政策组合来实现产出、通胀和金融稳定的目标。这些工具中就包括旨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
近20年来,财政政策在灵活性、执行速度、可逆性、独立性等方面都被认为远不如货币政策,即便逆周期财政政策是有用的,但是只应该依赖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效应,而不能依靠相机抉择(Agnès等人,2010)。
但此次危机的爆发改变了这一政策传统。在危机的早期阶段,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且已经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深度衰退之下的流动性陷阱和名义利率的零下限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需要用财政政策来保证短期稳定(Romer,2012)。于是各国政府纷纷祭出财政刺激政策,以避免另一次大萧条。费尔德斯坦的一番话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正常情况下,我反对增加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支出水平 ,尽管如此,我支持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因为当前的经济衰退比之前的经济衰退更严重和不同。”(Feldstein,2009) 财政政策不只是在危机时才有意义。按照主流理论,经济要发展,就需要融资(即借钱),要么是利用外部资源(借外债),要么是向后代借钱(跨期配置)。欧债危机的爆发说明了乱借钱、乱花钱的危害和财政平衡、遵守财政纪律的重要性;也提醒各国政府要注意在繁荣期减少财政赤字增加财政盈余,以积累财政实力从而在衰退或危机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这一点在主流经济学界已成共识。
目前主流经济学界对财政政策的主要争议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高的公共债务水平是危险的?在危机前被认为是安全的公共债务水平看来并不安全。危机之初,发达经济体的债务GDP比率约为60%,符合审慎原则。但是到了2012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