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1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4-0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于有“宏观审慎管理”等具有部门色彩的概念提出。2010年以来,金融界逐渐统一使用“宏观审慎政策”概念,方使得基于部门分割的概念之争归于平息。

微观审慎监管失灵有多种原因

1929年大危机之后的相当长时期中,通过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和最后贷款人功能、监管当局的微观审慎监管以及存款保险机构的存款保险等三大功能的配合,全球金融体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然而,此次次贷危机表明,基于单个金融机构稳定的微观审慎监管会失灵。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破坏了微观审慎监管作用的条件,加剧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阻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根本原因则在于,现有的微观审慎监管缺乏宏观视野,过于关注单个机构风险而忽略金融体系整体的风险状况。

金融创新侵蚀了微观审慎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经济体掀起了一场以放松金融管制和鼓励金融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金融自由化运动。快速发展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导致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被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之外各类金融机构之外以及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之外。影子银行在创造信用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这些活动既不在货币当局的传统视野之内,也不在金融监管的传统视野之内,从而间接导致货币政策、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失灵,并使影子银行体系成为系统性风险新的来源。

金融创新导致了金融脱媒,使得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加强。金融市场上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交易品种的不断丰富,吸引了更多的金融交易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向金融市场,转向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新金融体系。简言之,金融创新使得金融活动从透明度低的金融机构转向透明度高的服务机构。金融业也最终完成了从机构、市场和产品具有清晰分野的架构,全面转向了统一且同一的金融服务。

在新金融体系的架构中,传统的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逐渐弱化,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更多地由资本市场来承担。商业银行地位不断下降,必然使以控制银行货币乘数为中心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11)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21508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