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动态资本要求、差别准备金率、杠杆率要求、流动性要求、信用评级调整等。实施难点在于对宏观经济状况与系统性风险状况的前瞻性评估。
实施框架
监管目标。宏观审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金融体系的安全或系统性风险防范,即防止由于某些金融机构的倒闭导致金融体系功能的丧失。宏观审慎政策的直接目标是防止系统范围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以限制其在宏观经济中的成本。最终目标包括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稳定不仅要求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全,而且要求尽量减少金融中介功能也即信用供给的波动。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微观审慎监管所表现出的顺周期性。宏观经济稳定着眼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它是金融中介功能稳定的进一步扩展,就其实质而言,它更具根本性,因为金融的最终目标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是,这一目标与具体金融活动的距离太远,因而可操作性相对较弱,也未能成为宏观审慎政策的主流意见。
监管重点。宏观审慎政策关注的重点是金融系统整体情况,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个机构的风险状况。包括:(1)系统性风险的来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基础设施和工具;(2)金融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3)宏观经济特征及其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宏观审慎政策认为风险是内生的,产生于金融体系的相互作用的集体行为之中。换而言之,由于金融体系的各个机构通过对金融资产价格和交易量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这种影响又继而反作用于各个机构,从而形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正是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之中发生的。微观审慎恰恰忽略了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把风险看做外生因素,在对机构监管之中并不考虑资产价格、市场条件以及经济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宏观审慎政策关注金融体系的共同风险暴露。共同风险因素可能是金融机构间相似的商业模式而致,也可能是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单个理性决策活动导致的集体行为的非理性。面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