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出体制上的安排。包括监管当局的协调——功能监管体制的建立及监管规则的统一;监管当局与货币当局的协调——总量政策的协调、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的配合;监管当局、货币当局、财政当局与发改委之间的协调——发展政策及战略的统一。
本篇执笔人李扬、程炼。
慎用需求管理加强供给管理*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结构性减速的通道,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宜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所谓“稳速”,就是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潜在增长率左近,并依据它的趋势变化进行增速目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绝不刻意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所谓“增效”,就是要切实尊重经济规律,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托,改善收入分配,防范金融风险。
经济运行的目标既已改变,宏观调控的格局自然也须调整,转变的基本方向就是:慎用需求管理,加强供给管理。
货币“洪水”已然泛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世界的货币当局几乎自危机之初就在实施大规模的货币扩张:美联储4次数量宽松在前;欧洲央行获取最后贷款人机制并开始“放水”随后;日本的安倍政府立足未稳,日本央行便在其迫诱下,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使日元对美元汇价下降7%,对一揽子货币汇价更急降20%;中国自2009年推出4万亿投资以来,M2走势重攀高位,至今已形成令人生畏的“堰塞湖”,等等。再加上密如蛛网、规模庞大的各国央行间的货币互换,这个世界实际上已经处在货币泛滥的洪水之中。但是,为了救燃眉之急,各国政府依然故我,大有“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之势。这些事实说明,循着需求管理的思路来救助危机,使得新的国际货币战争事实上已经开始,不过只是凭借新的借口,采用了新的形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1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