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宏观当局目前的做法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除了货币扩张,还包括财政刺激。不过,鉴于发达经济体大都陷于主权债务危机之中,面临各式各样的财政悬崖,财政扩张空间很小,从而,货币扩张几乎成了需求管理的唯一选择。
需求管理已至末路
需求管理源自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在理论上,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勾画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构造了一个“一般理论”,从而将以微观分析为特色的古典经济学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自己的框架中。这套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助于人们认清大萧条的本质,而且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政策上,它首次力倡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并设计了一套以财政赤字为枢纽的需求管理政策。客观地说,在防范危机恶化,从而避免产生长期萧条方面,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确有明显效果,但是,由于这些政策致力于从外部“注入”需求,并将自己的眼界囿于短期,其疗效或属麻醉缓释,或属饮鸩止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结构性失衡,矫正经济发展方式的扭曲,从而不可能最终引导经济走出危机。
首先,需求管理或能发挥扩张需求总量的作用,但显然无助于结构转型与结构优化。如今全球各大经济体均陷入危机而难以自拔,根本原因在于,这些经济体长期形成了以过高的消费率、过低的储蓄率和过滥的福利制度为特征的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在于存在着以产业空心化和服务业过度发展为主要弊端的深层次结构扭曲;在于金融业过度放松管制和滥用金融创新,形成了过高的金融杠杆率;在于其政府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均长期超越正常水平,滑到了破产的悬崖边缘。所有这些问题,岂是简单地增加需求所能解决?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的货币扩张并未能有效提高其国民储蓄率,未能使美国政府脱离财政悬崖,从而并未能使美国经济真正走上复兴之路;而中国的货币扩张,则客观上也产生了导致结构进一步扭曲的负作用,诸如产能过剩、单位GDP 能耗上升等问题,近年来事实上均有所恶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1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