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监管目标与工具的不同,我们可以就目标与工具的组合给出下列四种方式:宏观目标/宏观工具、宏观目标/微观工具、微观目标/宏观工具、微观目标/微观工具。这里的“宏观目标”指的是着眼于金融体系稳定性对实体经济运行影响的政策目标,“微观目标”指的是着眼于金融个体运行对于金融体系总体稳定性影响的政策目标。可以看到,在上面的四种目标/工具组合中,第四种属于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而前三种则都可以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范畴,虽然第一种组合有一部分是属于与宏观经济政策的交叉领域。
如果说宏观经济理论直接带来了它特有的宏观层面上的工具——总需求管理,那么,宏观审慎政策则没有这样的创新,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工具。这使得宏观审慎政策多少有些“新瓶装旧酒”的意味,并且直接威胁着这一概念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实施微观审慎监管过程中要有宏观视野,要高度关注其宏观效应;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基于对微观结构的深刻理解,并高度关注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政策传导机制。因此,真正要做且能够做的事情,是在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消费者保护之间,建立稳定的协调机制。美国通过《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建立了由州和联邦监管机构组成的协调机制——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FSOC),赋予其额外监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设施和活动的权力,正是体现了这个认识。 政策设计的两个维度
在现实中,宏观审慎政策的视角主要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前者关注某个时点上风险在金融体系之中的截面分布与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重点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后者关注金融稳定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主要是顺周期问题。
在横向的宏观审慎政策视角上,目前的着眼点是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稳健性,所依靠的方法或工具包括资本充足要求、压力测试以及有序清算机制等。实践的难点在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实时评估和确认。在纵向的宏观审慎政策视角上,目前的着眼点是基于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其具体的监管工具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再思考(李扬)(1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