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研究的必要性
自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史,从开始的不被国人认可到现在,信用卡已经逐步代替纸币成为了主要的支付工具。信用卡的发卡银行、发卡数量及信用卡交易金额等各个方面均在迅速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信用卡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美国,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占其利润总额的二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发行的运通卡业务利润更占了其全部利润的七成以上。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银行的竞争将集中在高端客户、中间业务和信用卡这几个方面。信用卡对与商业银行而言,首先可以起到稳定客户的作用,银行目前单凭存贷款的简单业务并不能稳定住零售客户,而信用卡使客户与银行的交易更加频繁,因此信用卡是现金商业银行稳定零售客户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次,信用卡分层次的客户差异化管理,有利于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此外,信用卡业务也可以帮助银行提高知名度,提升银行的整体品牌形象。
1.1.2研究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利润结构仍处于初级水平。目前,只有招商银行等几家为数不多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实现盈利,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对落后的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和不健全的相关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对于提高发卡银行机构盈利水平,规范信用卡市场,维护合作商户与持卡人利益具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意义。
(1)理论意义: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探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方法;将管理控制理论用于信用卡业务,对于学科交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际意义:信用卡业务作为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消费信贷,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这项新兴业务,受到我国个人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健全,风险控制技术尚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于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业务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对于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企业风险管理理路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说,基于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下发展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理论体系
(1)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巴格利尼(1976)在其著作《国际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认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因为各种风险损害所支出的总费用。 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1983),在该协会的年会上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其中包括:风险管理一般原则,风险识别与衡量、风险控制、风险财务处理、索赔管理等,这些准则的诞生和运用,也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巴塞尔委员会(2006)正式发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巴塞尔协议》)。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相对比较完整的银行内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与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与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框架并针对信贷风险提出了内部评级法。新巴塞尔协议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先进风险管理技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招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