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深圳杯D题参考
497) (0.225,0.297,T0.
这个结果可解释为降水量、气温、冰雹在农业保险合理性中占得权重分别为22.5%,29.7%,49.7%。经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自然灾害的总风险为0.086。综合附件1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农作物受灾情况下,保险公司要赔偿的保险金额大于所收取的总保险费。因此,该P省201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种植部分)不合理。 5.2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2.1模型建立
依据P省保险方案的不合理性,以P省棉花为研究对象。其所受农业灾害的种类为涝灾、风灾和雹灾。以系统论为依据,构建一套完整地确定区域农作物灾害损失率的技术模型。由于研究区域灾情信息的不完全性,依据大系统理论的递阶控制原理,我们设计了多年平均损失率的双层控制体系。控制体系的基本层是多年平均损失率,它作为P省费率厘定的基本依据。控制体系的辅助层是P省多年平均损失率和稳定系数,它可作为费率厘定的辅助依据。
该模型目的:用以计算P省棉花的保险费率。 模型建立的步骤:
1、作物受灾级别与损失程度的评估
根据涝、风、雹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时空分布,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损失记录和典型试验结果,制定出各种灾害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分级。其方法是:按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生长季内,所受到的灾害分为轻、中、重3级,同一灾级中又分成3等,轻级分为1、2、3三等;中级分为2、4、6三等;重级分为3、6、9三等(表15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定义涝灾轻级降水量50~99 mm/d,中级100~199 mm/d,重级 200 mm/d;风灾轻级风速10.0 m/s,中级15.0 m/s,重级20.0 m/s。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段的抗灾能力和恢复能力划分为3个受灾级别,分别在3个等级内确定出减产成数。这是损失程度的定量指标(表15),用来表示在某一时段发生的某种灾害、对某一作物可能造成的减产数值,可作为作物生育过程中遭遇气象灾害时的定量评估依据。
在遭遇同一灾害的危害时,不同作物的抗灾能力是不同的。同一作物不同时期抗灾和恢复能力是不同的。首先,把作物生育全过程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大致为营养生长期,中期大致为生殖生长期,后期大致为产量形成期。然后确定作物遭受某种灾害的最大减产成数,并以此为减产上限。根据灾害发生的种类、程度及作物抗灾能力,分档递减减产成数。以棉花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物抗雹能力及对产量的影响, 可绝收,并确定棉花受雹灾减产的成数最大为0.9成,每级划定为0.1成,根据作物所处时期及灾害发生程度而递减。作物抗风能力不同,确定棉花受风灾减产的成数最大为0.4成,每级划定为0.04成。根据作物所处时期及灾害发生程度而递减。
w
(3)
注:Ⅰ、Ⅱ、Ⅲ表示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Ⅰ 4月21日~ 6月20日,Ⅱ 6月21日~8月31日,Ⅲ 9月1日~10月20日。
2、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率的计算方法
灾害损失率是作物保险费率确定的基础。它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基本上援引于上节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3数学建模深圳杯D题参考答案(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