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秀的经济毕业论文收集整理(共4篇)(9)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的核心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而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瓶颈正是经济质量和效益不理想,经济结构需要调整和优化。因此,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就是要从过去追求量的增长转向质量和效益的增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最终建设成为由七大体系组成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迫切需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


  第3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杨新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在坚持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大方向上,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进行了系统化的制度建设。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行政审批;深化税制改革,降低企业负担;坚持竞争中性,放宽市场准入;改革商事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应该明确,这些政策选择不是应对经济下行的短期策略,而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我们必须增加战略定力,维持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民营经济;政府职能转变;政策选择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表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市场规律,规范政府行为,降低企业负担,扩大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微观讲,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就是要给予民营经济更多的生存空间,而生存空间的扩展实际上就是要拓宽民营经济利润来源。我国的民营经济起初是在“大一统”的公有制经济边缘上发展起来的,典型的便是浙江发展模式,其利润来源于规模经济和“薄利多销”的策略。在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规模存在持续扩大的潜能,特别是嵌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后,这一过程可以被进一步地延长。但是,这种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国民经济面临提质增效、全球经济依然复苏乏力、外部经贸环境恶化的大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发展正遭受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为此,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急需政府为其提供相应的空间。党的十八以来,我国政府在坚持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大方向上,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进行了系统化的制度建设:一方面,不断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审批内容,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不断降低税费,减轻企业负担;此外,还强调和坚持竞争中性,取消进入壁垒,全面推进负面清单制度,等等。这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民营经济发展转型发展、拓宽生存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和政策基础。


  一、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行政审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具有同样的地位,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扫清了思想障碍。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对话时,进一步回应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坚定了全社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指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党的十九大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大政方针。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总书记再次肯定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出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历史定位,即“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1]。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1],因此,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过程中,对待民营企业要像对待国有企业一样,要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央政府不断简化各项审批职能。2013—2016年共取消审批事项1138项,取消职业资格许可492项(如下图1所示)[2]。2018年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取消和简化审批使民营经济免受不必要的政府干扰,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市场不加管理,相反,是要通过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强化监管。2017年,国务院推出《“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宽进”与“严管”并重,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据统计,全国24%的地市、70%的区县完成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传销、网络市场、广告等加强了监管与打击。2013—2017年,工商系统共查处经济违法案件427.2万件。据统计2013—2017年,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1/3以上[3]。


  当前,困扰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是融资问题。根据《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变革与金融科技前沿发展》的研究,截至2017年末,国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仅占银行贷款总余额的24.67%,中小微企业正规部门融资缺口接近14万亿元,融资缺口率达43%,占GDP比重17%。此外,中国受融资约束的中小微企业总数达2300多万,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受融资约束的比例分别为41%和42%。2015年以后,历年工作报告都把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列入其中,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支持政策。如2018年先后4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并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9年对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除了上述差别化降准和差异化政策外,政府还通过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或担保,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规模,拓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出供应链票据和定向可转换票据等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融资工具;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级和应用机制,(1)多渠道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优秀的经济毕业论文收集整理(共4篇)(9)在线全文阅读。

优秀的经济毕业论文收集整理(共4篇)(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ji/122188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