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整体规模是民营企业的4.5倍。但是到了2010年,数据逆转了过来。2010年国有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仅仅5.9万亿,而民营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0.8万亿,民营企业的规模是国有企业的3.5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带动中国成为所谓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并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民营企业。
在这种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这其中的逻辑关联非常容易理解:富裕起来的国人当然会第一时间改善自己的生活,购买舒适的安身之所。只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能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那么地产市场就说不上有泡沫。这一点与90年代初期的地产泡沫有着根本的不同。要知道那个时刻这个国家正处于倒行逆施之中,中国经济百业萧条,只能靠印钱吊着一口气。而这凭空印出来的钱涌入华南沿海,将北海、珠海、惠州和整个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吹出一个个巨大的泡沫,然而在当时根本不可能指望能有大量富裕的国人前来买房,于是泡沫瞬间炸灭,留下满地的烂尾楼,一直到今时今日都没能完全消化。
可是这一次的局面的完全不一样。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看起来好像还能继续高速发展一百年,政权也处于收敛状态,除了喜欢创造一些核心理论和思想之外,基本上不太干涉民营经济的运行。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高度乐观,坚定的相信未来会更好。在这种心理预期之下,大家伙纷纷的买房置业。越是配套齐备生活便利的大城市,就越能吸引期待着改善生活的富人群体前来购房。其它二三线城市也纷纷行动起来,启动新城区建设,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以留下富人的住房购买力。
我们现在冷眼看去,从1949年建国开始,一直到2000年,整个51年时间,这个国家一直在各种折腾,从来没让老百姓过过什么好日子,现在好日子其实只过了10年,老百姓居然就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幻想好日子将永远持续下去,实在是天真得可笑。就在这一片欣欣向荣里面,一些黑暗的种子其实已经发芽,并最终结出了让国人始料不及的恶果。
经济发展不是纸面上的事,它要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必须要一毛钱一毛钱的挣。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就必须建起一间间的厂房,制造出一批批的
产品。 建厂,当然需要土地。那么,土地从哪里来?只能是征地,从农村村民,从城市市民手里,把土地征回来。土地征收,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性条件。在这个时刻,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中国房地产制度上的先天缺陷,就此发作。
我们先说农村。农村土地是所谓集体所有制,但“村集体”这种东西其实根本不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空中楼阁——建国以来房地产制度史(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