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G(t)——t周期毛需求量 S(t)——t周期计划入库量
H(t-1)——t-1周期计划库存量
3.根据净需求量确定n层次t周期计划订单入库量P(t) 订单入库量常用批量值Q来作修正。
如采用N(t)>Q时,P(t)=N(t); N(t) 4.计算所有n层次零部件在t周期的计划库存量。(计划库存量是计划周期的计划可用量) H(t)=S(t)+P(t)+H(t-1)-G(t) 5.根据t周期计划订单入库量,确定t-L周期计划订单下达量R(t-L), R(t-L)=P(t) 式中: L——提前期 例:已知部件E低层代码为1,当前库存量为10,提前期为2周,经济生产批量为25,每周的需求量为10,15,25,25,30,45,20,30。第一、第二周期的计划到货分别为10,25。试进行MRP计算。 第1周期: 净需求量N(1)=G(1)-S(1)-H(0)=10-10-10=-10 由于N(1)<0 取N(1)=0 计划订单入库P(1)=0 计划库存H(1)=S(1)+P(1)+H(0)-G(1)=10+0+10-10=10 第2周期: 净需求量N(2)=G(2)-S(2)-H(1)=15-25-10=-20 由于N(2)<0 取N(2)=0 计划订单入库P(2)=0 计划库存H(2)=S(2)+P(2)+H(1)-G(2)=25+0+10-15=20 第3周期: 净需求量N(3)=G(3)-S(3)-H(2)=25-0-20=5 由于0 计划订单入库P(3)=25 计划库存H(3)=S(3)+P(3)+H(2)-G(3)=0+25-20-25=20 计划订单下达R(t-L)=P(t) R(3-2)=P(1)=25 其余周期计算与第3周期相类似。 在第6周期,由于计算出N(6)=30, N(6)>Q,所以P(6)=N(6)=30 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973年美国约瑟夫.哈林顿博士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的概念,其中有两个基本观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不能单独考虑;整个经营过程实质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其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 30 CIM是生产组织的一种哲理、思想和方法。当一个企业按CIM哲理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就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集成的三个阶段:物理系统的集成、应用集成、经营集成。 从技术实现上来说包含三个方面:生产和过程的仿真;经营过程的自动化监控;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 实施CIMS的效益 1、经济效益 2、战略效益 3、其他效益 四、生产调度与控制 1、生产调度的主要工作内容、原则 工作内容:1)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控制好生产进度;2)督促有关部门做好生产准备和生产服务;3)检查生产过程中的物资供应、配套情况;4)监督设备的运转;5)合理配置劳动力;6)协调厂内运输;7)控制好在制品、半成品库存;8)建立生产系统有效的调度制度。 2、生产系统的运行控制 3、生产系统现场管理 五、项目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 1、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预算规定范围内、在一定的预定质量水平上所完成的一次性任务。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成本、时间和质量三个指标上。项目管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项目规划组织阶段、项目计划制定阶段和项目实施控制阶段。 2、网络计划技术 是以工序所需时间为时间因素,用描述工序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和网络时间的计算,反映整个工程或任务的全貌,并在规定条件下,全面筹划、统一安排,来寻求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的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方法是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方法。它起源于美国。当时,有两种网络计划方法:关键路线法和计划评审技术。 1957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 开发出了关键路线法(CPM)。用于当时1000万美元投资的化工成套设备的安装项目中,应用的第一年就节约100万元,相当于该公司用于该项目研究费用的5倍以上。 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局,北极星导弹潜艇的开发,开发出计划评审技术(PERT) 。将项目提前了两年并节省了大量资金。 参考《运筹学》 第二节 生产库存管理的蓄水池与零库存 一、生产库存及其分类管理 库存指企业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资。 设置库存的根本目的:保证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为需要的提供需要的 31 数量物料。 库存起到的作用:防止缺货、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 库存的形态为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一般消耗品四类。 将库存按照用户对其需求特点划分为:独立型需求库存和相关型需求库存。 独立需求: 指对某种库存的需求与其它种类的需求无关,其本质是需求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相关需求:指某种需求与其它需求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如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是独立需求,但对其零 部件的需求却是非独立的.例如,汽车制造工厂对汽车轮胎的需求量,取决于汽车的产量,属相关需求。 结论:①最终产品生产计划一经确定,有关时间内所有零部件、原材料的需求即可确定②由于最终产品的需求往往是不连续、不均衡的,所以对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属波动需求 ③计算机为零部件、原材料的需求计算提供了方便 二、独立需求库存的管理 1、确定型需求库存定量控制法(订货点法) 经济订货批量,是指库存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 2、确定型需求库存定期控制法 概念:是以固定的检查和订货周期为基础的一种库存量控制法 特点是:不存在固定的订货点,但有固定的订货周期,每次订货的数量都要使库存量达到设定的目标库存量,每次订货的数量都要根据现实库存量与目标库存量的差值来定。 3、ABC分类控制法 “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 三、零库存管理的准时生产制 (一)JIT系统简介 准时化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模式。它的基本思想可用现在已经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JIT系统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揭示出生产过量的浪费,进而暴露出其他方面的浪费(如设备布局不当、人员过多)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资源进行调整。如此不断循环,使成本不断降低,计划和控制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丰田公司于1962年全面推行JIT,到1976年该公司的年流动资金周转率高达63次,为日本平均水平的8.85倍。 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胜利,准时化生产方式被作为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JIT已在许多国家推广、运用,它是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 (二)JIT的指导思想 库存是万恶之源 32 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 范畴经济 生产系统自发的行为 (三)JIT方式的目标 JIT方式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废品量最低(零废品)。 2、库存量最低(零库存)。 3、准备时间最短(零准备时间)。 4、生产提前期最短。 5、减少零件搬运,搬运量最低。 6、机器损坏率低。 7、批量小。 对于JIT来讲,浪费的含义 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绝对必须的最少量的物料、设备、人力、时间的部分。 不增加价值 资源超过界限 工厂中存在的八种浪费 不良修理的浪费 过分加工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 搬运的浪费 库存的浪费 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 (四)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看板系统 它由代表顾客需求的订单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主生产计划和总装顺序计划,从产品总装配出发,每个工作中心按照当时对零部件的需要,向前一工序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前工序工作中心完全按照这些指令进行生产,这样反工艺顺序地逐级“拉动”前面的工作中心,甚至“拉”到供应厂或协作厂。“拉动”是靠看板系统来实现的,看板起到指令的作用。 第三节 生产人员管理 一、生产人员管理的内容 1、生产人员管理的目的 2、生产人员管理的任务 生产任务的工作设计 生产系统的定编定员 生产人员的选拔录用 生产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 生产人员的工作绩效评估 33 3、生产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使生产人员与生产任务相互适应的原则 为员工制定责任和绩效标准的原则 按照员工绩效进行奖惩的原则 进行适当指挥监督的原则 二、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的内容与过程主要包括:明确生产任务的作业过程;通过分工确定工作内容;明确每个工作者的工作责任;以组织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保证任务完成。 第四节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 质量控制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 (一)质量的含义: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这里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包括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它是基于产品用户的适用性。 1、实体: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即有关质量工作的对象,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还可以是上述的组合。 2、需要:指用户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第三方的需要。 3、明确的需要:指在合同、标准、规范、图纸、技术要求和其它文件中已做出规定的需要。 4、隐含需要:指顾客或社会对实体的期望,或指那些虽未通过任何形式明确规定,但为人们普遍认同、无需申明的需要。 (二)质量适用性: 1、性能:产品的技术特性和规定的功能。 2、附加功能:为使顾客更加方便、舒适等所增加的功能。 3、可靠性: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准确性和概率。 4、一致性: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服务规定的程度。 5、耐久性:达到规定使用寿命的概率。 6、维护性:是否容易修理和维护。 7、美学性:外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 8、感觉性:是否使人产生美好联想甚至妙不可言。 (三)质量管理 内涵:质量管理是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行设计、生产和服务,以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外延: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 3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企业管理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