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企业生产系统的有效性设计
教学要求
要了解企业生产战略的几种形态;掌握生产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生产战略的系统发展理论;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及典型的生产设施布置类型。 基本内容
企业生产战略及生产战略制定;世界级制造系统(WCM)的特征;工作研究的概念、程序;过程分析;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条件研究;工厂设计、选址、布置与规模决策。 重点
生产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生产战略的系统发展理论;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及典型的生产设施布置类型。 难点
生产战略理论的理解,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及典型的生产设施布置类型。
第一节 生产战略
? 一、生产战略定义
生产战略是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
? 生产战略是关于生产系统如何成为企业立足于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计划。
二、生产战略竞争优势理论
? 1、经典生产类型与其功能目标间的关系
? 生产系统的竞争优势理论基本上默认生产系统的功能悖论关系,并试图以此来铸造一种鲜明的系统个性,从而实现产品的竞争优势。 ? 系统分析决策主要以类型与目标匹配的方式为主。
核心内容:
通过产品的竞争优势决策来定义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据此来选择相应的系统结构,以从结构方面实现产品竞争优势的要求,这便是生产战略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
2、生产类型决策指导下的系统设计 ? 生产类型是一个结构特性的概念,当它被确定之后,生产系统的四种结构化要素即被确定,而且在这种特殊的结构中系统的另四种非结构化要素也会相应被明确要求。
三、生产战略的系统发展理论 1、生产系统功能水平四阶段
20
? 缺乏竞争力:
(1)生产系统经常出现问题。(2)需要进行生产系统竞争战略研究,企业依赖于外界,对自己的领导者不信任。(3)生产决策处于被动地位。(4)产品生产处于仅满足工艺水平。 ? 形成竞争对峙:
(1)紧跟行业变化,保持平均水平。(2)视技术为竞争关键,并依赖外界供给。(3)生产计划受重视,纳入整体计划内。(4)产品能在保证工艺水平上实现产品的基准功能。
? 赢得竞争优势
(1)生产战略与其他战略保持很好的协调性。(2)生产行动系统性高。(3) 管理者重视生产战略价值。(4) 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突破用户满意。 ? 世界级制造系统
(1)具有生产与管理技术的创新能力,能消除功能悖论的制约。(2)生产系统可依赖,并能保持竞争优势。(3)生产战略与部门战略交互作用。 (4)产品具有世界竞争优势,系统能自身调整改善。
2、生产战略的系统发展理论 生产战略的系统发展理论特点
1)以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为目标
2)以运行过程中的自我学习和动态改善为主要机制 3)以非结构化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 4)以系统的微调与渐变为主要行为方式
5)以方法、技术、管理和思想的集成为理论体系重点。 3、世界级制造系统(WCM)的特征 ? 生产战略的系统发展理论的产物——WCM ? 核心是顾客和质量。质量是使顾客满意、快乐、依赖的产品。 ? WCM的特点:
1)是本行业中,至少在某一方面属于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2)其产品无论在性能、功能或竞争优势、受信赖程度方面都具有一流水平,并能对市场的条件变化做出最灵敏、有效的反应。
3)能够吸引、保持并造就本行业中最杰出的人员,因此能够吸收、应用、并创造新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乃至观念、思想。
第二节 工作研究
一、工作研究的概念 ? 工作研究又称作业研究,是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总称。 ? 是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源的更加合理利用和把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排除,寻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 二、过程分析 ? 定义:是对现行作业方法予以系统地记录,这种记录采用的是一种以简明符
21
号为基础绘制的程序图。根据程序图对现实客观、准确的描述,可以利用工作研究的分析方法,改善现行的工作过程中不经济、低效率的步骤、设置、操作、动作等,使生产、作业过程更合理、经济。
? 过程分析的方法,用于制造业称为生产过程分析,用于服务业可称为作业过程分析,而用于对信息处理业务的分析则可称为信息处理过程分析或数据流程分析。 生产过程分析符号
三、过程分析图表技术 ? 1、作业过程分析(P200) ? 人机联合分析
2、产品工序分析
(1)定义:以产品为对象,运用加工和检验两种符号来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的总体分析。
(2)目的:了解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成品形成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有哪些生产环节、多少主要工序组成,经过一个什么样的加工工序。
(3)分析工具:生产过程分工序分析图
生产过程分工序分析图是一种装配型的图表。纵向代表生产过程的进程,横向代表零件生产过程的活动。绘制时先将主要生产过程绘于最右方,然后依次向左按加工装配顺序绘制。
例如:铅笔的生产过程分工序分析图
3、工艺流程分析 (1)定义:
运用加工、搬运、检验和停滞四种符号,对零件从毛坯开始到零件制成为止的全过程,按工艺顺序具体而定量地进行调查、描述和分析。
(2)分析的内容:
物品流动的数量、搬运的距离、消耗的时间、工艺方法、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夹具、容器等。
(3)分析工具 ①工艺流程分析表
②工艺流程改造前后对照图 ③对照表
例:某铅笔厂槽板工艺流程分析表
4、平面流程分析 (1)定义:
按被研究对象加工过程的实际经过路线,在厂区平面图和车间设备布置图上用加工、检验、搬运和停滞等要素符号和连接线描绘研究对象的流动路线,从而进行分析以找出不合理的厂房和设备布置的过程。
(2)分析工具:平面流程分析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被研究对象的流动情况;分散在厂区内的厂房、设备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
①标出流动方向 ②注明流动的距离
22
③改善前后要以不同颜色或粗虚线标出。
(3)要求: ①路线尽可能短 ②路线尽可能是直线 ③单项移动,勿往返 ④道路宽适面好,畅通易搬运。
5、人机联合分析 (1)定义
是以观测和分析作业者和机器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寻求合理的方法,使人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调配合,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2)分析工具: 人机联合分析表
三、动作研究
? 动作分析是把某项作业的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动素),对作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省去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动作,制定出最合理的动作和动作的顺序,使作业达到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和技术。 ? 动素: Gilbreth夫妇发明的。共18种。
? 经济动作原则:吉尔布雷斯夫妇创立了为实现高效率而又减少疲劳的作业动作原则,后经不断实践修正补充,形成经济动作原则。(P202)
四、时间研究(工作测定work measurement) 时间研究也叫工作测定,是各种工作时间测定的总称。是指为了以时间为尺度,对作业系统进行评价、设计和应用,把作业分解为适当的要素,测定要素的时间,并进行适当运算算以找到最节省时间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方法。
(一)生产时间消耗结构
1、定义:又叫工时消耗分类,是指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从事生产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消耗的划分。
2、目的:了解工时消耗的结构;了解工人的工时实际消耗;发现工时浪费,找出浪费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浪费;为制定先进的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3、分类
定额时间指在产品设计正确、工艺完善的条件下,制造产品或进行作业所用的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1)作业时间: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实现工艺过程的时间。 ①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执行基本工艺过程,用于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时间消耗。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油漆等。 ②辅助时间:指为保证基本工艺过程的实现而进行的各种辅助性操作所消耗的时间。装卸、进刀、退刀、测量、换刀具、夹具、工具等。
(2)宽放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需要、休息和生理需要,在作业时间上需要予以补偿的时间。
①布置和照管工作地时间 ②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 ③准备与结束时间
(二)劳动定额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和充分利用设备、工具、技术、经验和合理组织劳动的基础上,具有平均技能的工人以正常速度为完成一定产品(或工作)所规定的必
23
要条件消耗。
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
1、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
2、成批生产条件下:不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3、单件生产条件下:不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例]在某车床上车削轴,工序单件时间为30分钟,通过调查,确定布置工作地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占单件时间的10%,准备与结束时间为30分钟,加工批量为100件,试分别求出三种不同条件下单件工时定额。
(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 经验分析 ? 统计分析 ? 技术测定
(四)工作抽样与工作日写实 五、工作条件研究
? 工作条件研究也是工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和噪声等因素都能对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工作质量和事故发生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节 工厂设计、选址、布置与规模决策
一、厂址选择( 1.投资 2.成本 3.职工 4. 效益) (一)影响因素
(二)选址的难度和原则 难度
1、选址因素相互矛盾
2、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 3、不同的决策部门利益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 4、判别的标准会随时间变化
原则
1、费用原则 2、集聚人才原则 3、接近原则 4、长远发展原则
(三)选址的一般步骤 选择某一地区 (1)城市设厂 (2)农村设厂
(3)城郊设厂 选择适当地点
(1)考虑厂区平面布置,留有适当扩充余地 (2)整理场地环境的费用 (3)职工生活方便
2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企业管理教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