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究中所产生的体会。规范化制度是很有用处的,它使日常的工作步入正轨,使各种标准有章可循,使各个岗位的权、责、利分明。但是笔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在一家运转中的企业之中,规范化制度是无法穷尽所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哪怕仅仅局限于成本管理与控制领域,所发生在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也不是各种成本控制制度能够涵盖的。
1. 人设计制度激励人
甲企业是一家报纸印刷企业,在其所在的城市,还有好几家报社印刷厂进行与之类似的生产活动,甲企业或许是可以借鉴他们的成本管理制度的,而这事实上却是很困难的。一个最大的区别便是规模的不同,与那些印刷厂相比,甲企业只是一家小企业,而管理人员、会计人员更是捉襟见肘,如果要适用那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的话,首先将造成人员短缺的局面,而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必要。甲企业的厂长自创了成本控制的各项制度,而会计师也简化了成本核算方法使之适应于自身的需要。
没有一项制度不是由人来创立的,也没有一项制度设计出来不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的。管理人员通过创设制度来激励员工的行为,对于积极的行为进行正向激励,而对于消极的行为进行负向激励,一面是奖励,一面是惩罚,一拉一推,对员工的生产操作进行调整。而这些动态的制度,都是由人而来,再施之于人。由此,管理人员通过制度在激励员工,而制度仅仅是一个中间环节,既不是出发点,也不是归宿,而只是一种手段与途径。观其实质,就是能动②的人在激励能动的人。
2. 人执行制度控制成本
在制度设计完成前与有了制度以后,都是同一批员工在执行成本控制的任务。我们不可以有是制度在控制成本的错觉,而事实上,还是人在进行控制,是人在执行制度,所不同的,只是控制行为的稳定性与规范性。在一家企业中,不仅仅是要去要求员工遵循新设计出来的制度,而首先地要在制度设计过程中注意其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要首先使所要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能够被执行,易于被执行,尽量减少制度推行过程中的隐性损耗,在成本控制中,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要规范行为,而不是创造行为,是要减少无用功,而决不是要增加不必要的操作。成本会计使原本隐没于生产流程中不可见的价值流变得可见,而我们应用成本会计的方法更是要使其易见、显见,如果与实践发生抵触,该改变的就是理论。
一种有效的制度,都是已经被执行者内化了的规范,没有这一过程,任何制度的执行都将是朝三暮四的。规范的制定者要认识到这一点,而规范的执行者同样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员工们主动地适应规定,顺应奖勤罚懒,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既可使自身趋利弊害,又可使管理者看到所创设的制度的优缺点,以便进一步进行调整。而在制度的设计与完善这一过程中,要执行制度的员工同样不该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应该主动地适当参与到将加之其上的制度的设计过程之中,这样做同样是双赢的,将有利于管理层制定合适的制度,也有利于执行者日后的工作。所以,执行者也要参与制度的设计,并将制定了的制度内化为自己工作的一般规范。
3. 人在制度之外起到补充作用
再完善的制度,其涵盖面也是有限的,而如果员工没有半点积极性,没有一些工作的热忱,那么在灰色地带就很容易出大问题了。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利益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也不是单纯的管理关系,哪怕是最基层的工人,在谋取利益之外也还是有其他内驱力的。一个员工对于他所服务的企业总有感情,有归属感,每一个员工也都有工作的责任心,都会有一种将工作做好的愿望。这些就是可能在制度之外对工作起到补充作用的原动力。
作为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切不可误以为应当纯粹地依靠规范化制度。实际操作中,在执行者有权自由裁量的地方,其执行情况就将取决于执行者个人的积极性了。而在突发情况下,在制度未及调整的地方,也将依靠直接工作的员工的个人觉悟。而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是很多的,如果忽视对于员工在制度以外的感情、责任心的培养,那么一个不① 柏拉图的这一观点认为,人治优于法治,在人治中,理想的模式是由一位最有智慧的哲学家作为王,来进行统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