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耿敬北1,韩青2(1.宿迁学院外语学院,江苏宿迁223800;2.淮安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心理发展、儿童语言习得有着紧密的关联,基于此对江苏省某市市区5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小学生身体被禁锢于狭小的活动空间,英语课堂缺乏丰富的具身教学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和具身认知观,构建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基于该模式的小学英语教学相关策略。
[关键词]具身认知;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身体;教学环境
近年来,继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具身认知在语言认知研究领域逐渐显示出其影响力。具身认知的核心观点在于:身体运动对认知过程起着关键作用,人的认知是身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1]而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认知特征、语言学习特征密切联系,以及与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相关规定的一致性,说明具身认知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意义不可被忽略和低估。现有相关研究多从哲学、脑科学等领域来探讨或论证语言认知与具身认知的关联性。哲学家皮尔士(CharlesS.Peirce)曾指出:“语言构成人类之整体,人类所使用的字或符号,就是人类本身。”[2]在当代脑科学以及神经科学领域,哈斯雷格(PimHaselager)指出,问题求解不是靠大脑处理内在信息、建构模型、计划和决策,而是通过一种依赖感觉运动循环的方法与环境不断交互来实现的。[3]以上研究成果使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研究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设想成为可能。本文将着重探讨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关教学策略研究。
一、研究理据
1.具身认知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大脑像计算机”的隐喻观认为心智的本质就是“计算”,儿童心智发展即是加工抽象符号能力的发展,与身体的结构和运动无关,身体的角色在教育学研究中一直受到忽视。[4]事实上,众多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级的认知过程与各种知觉、运动过程是相互作用的[5],即认知是具身的认知。身体的运动或身体的体验或模拟对认知、态度、情绪、社会知觉等发生作用的效应便被称为具身认知效应,而这种将认知依赖于身体的状态的学说即是具身理论。具身认知是基于美国语言认知学家莱考夫(Lakoff)和哲学家约翰逊(Johnson)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具身哲学发展而来的[6],是继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其中,“心智是具身的”是其最为核心的观念。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与自身的身体结构和身体运动过程密切相关,身体与环境时刻在相互作用着。
2.儿童认知特征与语言学习特征
而儿童认知特征、语言学习特征同样体现了儿童语言学习的具身性和实践性。[7]根据皮亚杰对儿童认知阶段划分标准: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8],小学英语教学处于第三四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尽管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期间,小学生的认知趋于抽象化和逻辑化,但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9],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身性。儿童善于模仿,乐于表演,好动的本性恰恰是他们具身认知能力的表现。语言学习作为儿童的一种行为,具有体验性和感知性,身体在其语言学习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明显的具身性。
3.具身认知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的身体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包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知觉的互动。教育部在2001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后者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清晰反映了具身认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课标(2001版)强调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0]新课标(2011版)再次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11]可见,新旧版本英语课程标准始终在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具身性、实践性和情境性。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根据具身认知内涵、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认知特征、语言学习特征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以及新课标中关于对小学英语教学具身教学要求,我们做了一项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设计以“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中心。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来自某地级市市区5所具有代表性小学中20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每所学校抽取3—6年级各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名学生,共计200名小学生,每所学校随机抽取2名英语教师,共计10名小学英语教师。
2.研究工具与数据分析
调查工具为问卷(面向学生)和访谈(面向教师)。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剔除无效问卷25份后,共得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8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差异性,我们把问卷的问题预先向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读,以便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都能理解问卷内容,尽可能提高问卷答题的有效性。问卷统计分析结果中选择“总是”和“经常这样”所占比例如下:学生人数超过50人的班级占比90%;英语课堂上,坐着观看教师播放PPT、倾听教师讲课、用口头语言与教师互动的占比66.67%;通过各种游戏、表演等方式进行英语教学并且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占比50%;英语教师能够运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教学的占比83.33%;课堂上,教师能够经常利用各种道具创造情境性的英语学习环境的占比26.54%;英语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到教室外的校园里进行情景教学的占比14.81%;英语教师在自然环境中或公共场所对学生进行英语情景教学的占比9.88%;只通过考试方式来评价英语学习的占比95.0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探析论文(共3篇)(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