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于核心素养促进课业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介入,匡正学生英语课业价值旨趣
基于核心素养,有计划、科学地减轻学生的英语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英语课业价值予以匡正,即以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的综合发展为参照系,进而匡正学生英语课业的价值取向。这一过程,需要科学、公正的课业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介入,从学生的英语课业“量”到“质”进行督导,以促使从教育行政管理层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均能认识到英语课业之于英语学习主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从目前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对学生的课业评价大多聚焦于他们的课业成绩评价上,未能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评价。事实上,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中重要的关注点之一。只有在课业管理与教学评价中统筹规划、多方协调、通力合作,方可达到减轻学生英语课业负担、提高其英语课业质量、培育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目的。
1.规范英语教学管理,使学生课业指向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
一般而言,论及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绝非某一门课程所致,而是所在学校在特定时段所设置的所有学科课业的总量。正因为此,需要教学管理的介入。从学校层面而言,需要经由英语课程与教学管理决策层——教务处,到教研组,再到各级的英语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商讨,制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制定规章制度,来规约学生英语课业的量与度,并适时将结果反馈给各级英语教师及学生,以便及时获知学生的英语课业是否适量、适度,进而根据其“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学生的英语课业量与度。由于规范的管理与引导,学生英语学习焦点,由机械的、重复的、被动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转向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运用目的语进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认知与体验,让学生感悟到英语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进而对英语课业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我们深知,“学习的实践是‘建构世界’(认知性、文化性实践)、‘探索自我’(伦理性、存在性实践)和‘结交伙伴’(社会性、政治性实践)相互媒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13]。这符合英语学习者个体成长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亦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与最终目的,因为学习的实践是对话性实践。学习,是同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他者的相遇与对话,同自我的相遇与对话——这就是“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14]。正因如此,经由课业管理的介入与规范,学生于客观世界中通过学习语言,并在文化情境的参与及体验中,与客观世界、与学习伙伴、与自己进行“三位一体”的对话,提升其“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然而,我国的中小学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无论教师抑或学生都苦于“学习的异化”(教与学的异化),这种异化源自三个层面:其一是“教育对象(即内容)的丧失”,其二是“学习伙伴的丧失”,其三是“学习意义的丧失,即自我的丧失”[15]。这极不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以语言为依托,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通过与自我以及其他语言学习伙伴的交流,从而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故而,课业管理的介入,更有利于学生英语课业价值旨趣的匡正——从聚焦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机械的、重复的、繁重的英语课业负担,转向关注对学生语言环境的创建,并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格、学习能力”等多维的、综合的、科学的英语课业任务设计。
2.重聚英语教学评价焦点,使英语课业指向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与教学管理密切相关的教学评价,也是学生英语课业负担调适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教学评价,不仅关乎英语教学价值取向,且指向学生的英语课业负担。其中,教学的应试化倾向,恰是教育教学评价这一指挥棒的直接结果。具体而言,由于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占据主导地位,是最硬性的评价标准,故而,基于核心素养减轻学生的英语课业负担,需要教学评价重聚焦点,以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为核心内容,以真正的现实世界为语脉,进行评价,即“真实性评价”,从而匡正学生英语课业的价值旨趣。所谓“真实性评价”,是指“在某种特定的语脉中直接地评价运用种种知识、技能的人的行为举止与作品的一种方法”[16]。这种评价,意味着在真正的现实的语脉中进行评价,语言学习者通过在客观世界中运用目的语与学习伙伴、与自我进行交流、对话,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培育英语学习者能动的学力。如此,可以消解这样一种失衡,即展开了充满丰富思考的教学,却只能叩问知识技能的习得状态(容易测量的学力)[17],而忽略不容易测量的学力,比如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这意味着,英语教学评价需要从仅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转向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聚焦,改变以往机械的、重复的记忆背诵英语单词、句子、课文,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的课业负担,因其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再者,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卷面成绩、书面作业等的关注,转向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英语教学评价中,需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学科素养。即是说,须将学生在社会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接纳异文化的能力、推理与表达能力等予以更高的权重。当然,教学评价主体也需要由以往的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共同充任。具体来说,更具知识性、学术性特征的评价,主要由前者来承担,而对于英语学习活动等更具“公示性”特征的评价,适量放权于学生。如此,既有利于教育行政人员与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也有助于英语学习主体对英语课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其在理性思考中寻得更能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业量。
五、结语
课业负担,对于不同个体而言,是各不相同的,也是动态的、变化的。等量、等难度的课业,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体现也是迥异的。过重的英语课业负担,成为当下青少年学生生命中沉重的羁绊与负累。在这一过程中,英语课程与教学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症结之所在。基于“既作为课程与评价设计、实施的技术诉求,又是教育目的与学习结果的重要中介”的核心素养,以与学生英语课业负担密切相关的英语课程与教学为切入点,来审视中小学生的英语课业负担问题,有计划地管制学生英语课业负担、丰富学生英语课业内容、预留学生英语课业选择空间、匡正学生英语课业价值旨趣,让学生从一直以来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繁重课业中解放出来。当然,中小学生英语课业的减负问题,既要从“量”的维度考虑,更要从“质”的维度思量,因为就“量”而言,删减较为容易做到,而就“质”的维度来讲,因负担性质与结构的不平衡所致的英语课业负担,则较难测量与评价,比如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这需要教师未来投入更多的心力对此予以关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探析论文(共3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