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金刚经某师兄的见解(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须菩提严肃道:那您说的意思,就是如来求证了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因为他无所得?因为无所得故,所以成就了他的无上正等正觉心?

释迦牟尼:是滴。须菩提。我对这个神马无上正等正觉心,根本就没有任何法可得。丝毫都没有。是它自己非要死皮赖脸的缠着我要倒贴!所以我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旺财。

须菩提:世尊!正经一点可以吗?! 释迦牟尼:你个不正经的。。好吧,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心。呵呵。。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 白话文:释迦牟尼这时终于道:如此,须菩提,一切万法平等,无有高下之别。都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以离一切相修行者,不管任何善法,都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言善法者,我说既非善法,只是名字叫做善法。

------------------------ 根据第二十二品的不断反复论证求证,如来和须菩提这时候都已经一切互相意会了。如此如来点明真义:一切法无高下,诸法平等。这即是说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如一不二,更是说道法人法亦无差别,出世法世间法亦无差别。唯有如此,才能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如来此时已经对佛法下了非常明确的定论,那就是说佛法是绝对不二的,放之丝毫而皆准,放之四海而皆准,什么都可以验证,什么都可以证心,什么都可以见性。如果有什么和佛法相冲突的话,那么这个佛法肯定不是真佛法。如来更进一步明确解释道:只要修持不住离一切相的修行者,不管修炼任何法门,不管采用任何理论,不管听任何人的道闻任何人的经,都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这个离一切相里是没有佛法的。因为无所有,所以无尽量。就是如此。

甚至在最后,如来更揭示终极真义道:所言善法者,亦是权名。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善恶之别。

说到这里,如来所有的理论已经彻底成立了。就是真如我道。就是不住心道。此真如不善不恶,无善无恶,此不住无住无不住,不住不非住。说到最后,空空如也。

何谓空空如也?空上是空,空空也有,空有不分,原本如是。 --------------------------- 乱搞版:

释迦牟尼:哦对了须菩提,你还要记住。是法都是平等的,根本没有什么高下内外显密的分别。所谓诸法空相,本性真如就是这个意思。因为空相所以不住,因为不住所以真如,因为真如所以才能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权名虽然是虚的,但也不是任何人想拿就能拿的。说个不好听的,拿也拿不走。因为这玩意根本不是正果,而只是证果的手段而已。想去拿它的,全是迷心无明的。所谓不拿而拿谓之拿。才是真拿。

(老子:我可以出场稍微表现一下吗?。。) (释迦牟尼:你给我滚粗!你表现骑驴啊?!)

(老子:尼玛你最后这句话明显是在抄袭我!这么多年老关系让我出场露个脸都不行!)

(须菩提:喂。。你们两个别炒作了好不好?) (释迦牟尼:你说炒作?) (老子:你说炒作?!)

(释迦牟尼:怎么样胡子,我这徒弟根骨如何?已经快要见性了对不对?) (老子:我只是觉得他说了实话,胆子不小。。) (释迦牟尼:说实话不就是正心正念正行吗?不就是修行的基础和快要见性的表现吗?现在谁家玩修真还不得找胆子大的?胆子不大的能越狱吗?)

(须菩提:喂!我扔砖了啊!!)

释迦牟尼:你个死徒弟,你让我休息一会唠个嗑打个屁都不行?算了。继续继续。说到哪了?哦说到什么才是无上正等正觉了。没错,诸法平等,不分彼此,完全可以触类旁通,通不了的肯定就有问题。所以说一个人只要修心到无思想的境界。。咦?我明明故意说错你居然没反应?!

须菩提翻了个白眼。。 释迦牟尼:好。。好。终于渐见本性了。。所以说一个人只要修到了无思想,也是无四相亦无死相的境界,那么一切世间善法都可以帮他修行从而征得无上正等正觉。比如说刚才骑驴的那个白胡子老头,还有一个下巴上长痣的,他们修的法和我不一样,可是终归全都要明心见性。虽然成就有深有浅时间有长有短机缘有厚有薄,但是他们将来都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谓殊途同归,就是如此。因为这世间原本就是一啊,一是无穷尽,也是无所有,幻化不同而已。所以我说须菩提啊,我说的善法,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善法,全凭人心造化而已。适合你的,就是你的善法了。所以我才说善法既非善法,是名善法。因为我不是你,我的心性和你的心性根本不同。我的粪坑搞不好就是你的佛土,所以我只能教你空观,我只能给你指路,至于能不能跳出去就全看你自己了。

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继续解经,众生论证。我眼里众生都是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一切最高最大最无限的须弥山,如此以自身无限广大高远之位面时空聚满七宝,有人用来布施,如果另有人用这本金刚经,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来接受真义持经修行,时时读诵刻刻自省印证,并且为他人解说,那么前面不是的那个人得到的福德跟他相比也是百分不及一的,甚至百千万亿分乃至数量无法穷尽都不能相比。

-------------------------

开经明义。我解经要明义,众位读经也要明义,不明就是无明,终沉沦颠倒,不见清净解脱。如来推崇此法,实是因为此经直了真义,简单易懂,一切众生都可学,可闻,可悟,可证。不如此,当不起这无量功德!蝼蚁若有思维闻此道亦能成佛,更何况我们人类?有万物之灵的身份,有思维理解能力,这金刚经绝不是凡夫俗子看不懂的天书!不敢解此经根本就是果报,当不起如来正法!

何谓解?就是解读明义。明心见性只用求心问心证心,万不用他求。如来都不用求!因为他早在经中说明了,你求如来终不能见如来!因为你没有扪心自问!如来都如是,更何况什么上师尊长?须菩提闻经悟道,都已经敢问如来,这才是修行彻了真义。一切众生平等不二,尊师其实就是谤师,因为你有了分别心,根本就没有懂如来真义!

金刚经中为什么一再强调闻说此经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有无边无量任何恒河沙数珍宝布施都不能相比的功德?就是因为你若明了此中真义,早已是种下佛根了。你若能证心修行,那更是可以立地成佛的!因能惠及众生故所以无量无上,因通俗易懂故所以第一稀有!漫天诸佛都从此经出,读懂金刚经哪里还用再看什么佛经?修行金刚经哪里还用再求什么佛

道?再看再求都是不懂金刚真义的。所以只要读懂金刚真义,一切世间法都是修行证心,何谓证心?就是正心正念正行。何谓正?就是色空不二,善恶难行!色空不二好理解,善恶难行怎么理解?就是有善心无善执,无恶心无恶执,有无统一,不分彼此,全是真如。一旦分别了,善心也是恶,恶念更次之。是因看不到不二,不能得正法。我用儒家推崇的浩然正气来解释吧。何为正?不是正邪的正,而是端正的正!有分别心就是邪,无分别心才是正!因为善恶之别本是妄念,执着妄念怎能得清净无碍?不得清净无碍怎知这世间轮回才是最大的因果,众生都有自己的缘法?所以如来讲不住,圣人讲不仁,道家讲无为,儒家讲浩然正气,其实说的全都是一个意思!这世间法本如大梦一场,你不清净解脱何以大善救苍生?所以一定要正心正念正行,不正心看不到众生平等,不正念看不到诸法平等,不正行就无法知行合一,当然就无法明心见性。大家看这些道理简单不简单?和世间规律有没有差别?全无丝毫差别!有丝毫差别这法就不是正法!这道也是邪道!这儒即是腐儒!这佛就是伪佛!

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 白话文:须菩提,你觉得如何?你们不要认为如来应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该普度众生。这种念头是要不得的。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众生我能度,需要我度,如果有众生是我度的,那我自己就落入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说须菩提,我说有我,既非有我。我说如来,既非如来。而无明的凡夫俗子就总是以为有如来,总想着去求神拜佛保佑自己。你看须菩提,这就是如来和凡夫的区别了。我把凡夫不当凡夫,凡夫却总把如来当如来。

------------------------ 这一品还要联系二十三品看。二十四品因为负负得正之后的正负如一,所以如来强调的功德已经是真实不虚的。二十五品这些话还是前面品中的重复,但是如我所说,辩证论证之后,其中的意义早已不同。开始追问论证是要告诉你诸法皆空,无有实相,现在追问论证是要告诉你色空不异,虚亦是实。以如此义故,所以我的翻译意思就是:所有众生都不需要如来度,如来也度不了。能度众生的只有众生自己!所以如来在最后强调了自己和凡夫之间的差别,彻底坦言了金刚真义:你把我当如来,我不把你当众生!

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各位千万细细琢磨!你把我当如来求,我不把你当众生度!你因为把我当如来所以才是众生,我因为不把你当众生所以才是如来!这就是凡夫和真如的差别!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白话文:须菩提,现在你告诉我。可以三十二法相看如来吗?须菩提回答道:是的是的!以三十二法身相看如来!释迦牟尼道:须菩提,如果以三十二法身相看如来的话,那么转轮圣王也就是如来。须菩提又道:世尊,如果按我理解的您的意思,不应该以三十二法身相看如来。这时候,释迦牟尼终于合十垂目说偈道:善哉。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

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这里整部金刚经的意思已经大白于天下了。经过前面不断的论证追问再反论证反追问,最后证“非证”亦是“证”(正),问“非问”亦是“问”(闻)之后,如来问须菩提能用三十二法身相看我吗?须菩提说能!这时候的须菩提早已彻底了悟了真如无别的真义,所以说能!我因为知道你是虚的,所以我说你这个虚的也是实的!因为本来无分别!虚实亦不分!所以释迦牟尼才会道:如果以三十二法身相能看如来的话,那么转轮圣王亦是如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既然已经看万物虚实不分,那么自然看三十二相是如来,看转轮圣王也是如来,看须菩提是如来,看凡夫亦是如来,看蛆虫粪土是如来,看仙境琼楼亦是如来!以如是故,你终于超脱了看如来是如来看如来不是如来,达到了看如来还是如来的境界了!结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的三种境界,大家应该都能明白这其中的真义了!

接下来须菩提更进一步的白言道:世尊,以我理解的您的意思,不能以三十二法身相见如来。这时,一切都彻底落定了!须菩提已经彻底悟道了!他用了一个能见如来,又用了一个不能见如来,彻底宣告了自己对见亦是不见,不见亦是见,不见亦是不见,见亦是不见,本质无有分别,尽可随心转化的金刚真义的论证圆满!如来终于开始唱偈宣法终极明确道: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此人入邪道,不能见如来!

因为以见如来亦是如来故,此人跳出一切虚妄幻境!终成真如圆满!因为以见如来不是如来故,此人跳出一切虚妄幻境!终成圆满真如!所以如来唱四句偈言道: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你就入了邪道,不能见到“真如”来也!这个我即使你自己,也是如来,你用色相迷失了自己,用音声熏染了自己,因为无明,自然就入了邪道,自然就不能见到真如本性!如来就是本性!如来就是我!我就是本性!我就是如来!

所以一切因说法非大德不然就是谤佛要下地狱的著念者都可以去面壁了!金刚经真义就是要告诉你什么叫如来,就是真如到来!连佛都不敢谤,也只能拜如来了!我善哉!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 白话文:须菩提,所以说,如果有菩萨以堆满恒河的沙数等化世界堆满的珍宝来布施,再如果有人闻金刚经能知一切法无我,因为无我所以别人吓唬谁去?(我故意的。原来生气也是因为神念不能通达,不是我被吓住了,是我被吓堵了!心不通就神念不能通达,妈的难怪这部经名字叫做金刚经!金刚者,斩断一切!我善了个哉的,大家快醒来!读我金刚经!)因为无我亦无有人间天堂地狱之别,因为无我而不著一切相,终成就忍辱波罗蜜,得无上正等正觉。故知此菩萨所“应”功德远胜与前菩萨。为什么?须菩提,是因为诸菩萨都不受福德的原因。须菩提问道:世尊,为什么菩萨不受福德呢?释迦牟尼回答道:因为菩萨无贪著心,无我心,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功德的概念也是如此,因为无我,无住,所以功德自来。原无须求,亦无需求。

----------------------

这里我要描述一下这个“应”和功德不能求之间的关系。如我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个“应”,应该是“应受”的应,“接应”的应。因为“应”和“无住”是不两分的,大家注意看了,我一直在强调无两分无分别这个概念,一切大道其实都是在讲这个。这个概念一切世间法都可证。物理说的原点,道家说的混沌,道,儒家说的浩然正气,易,

佛家说的真如,圆满,数学上的零,其实都是同一个概念。所以修行世间法和出世法有差别吗?没有差别,都是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法。所以我们要想让心无所住就应该让心接受一切,因为接受一切正是知道一切都是空相的结果。因为知道一切都是空相所以一切都无所住也一切都可应。如此,应而无住才是真无住,不应的无住就是有住。一体两面不可分割,色空不二不可分割,太阴阴阳不可分割的含义大家一定要仔细体会。世间万象都从此中来,一切诸佛亦从此中来。这就是金刚经唯一要讲的东西。我现在要明确一点:金刚经不是说空的,而是讲如的。说空则落空,说如才能尽其义。

再说说这个忍辱波罗密,这是六种波罗密的其中一种,除了最重要的般若波罗密,还有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五波罗密。其实都是修行的过程和方法。全都从般若波罗密中延伸而来。所以我们只要用心把这本金刚经义修好了,念念无住,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自然就已经同步进入了这五种波罗密的修行中。也是进入了戒定慧三昧中,并且同时同步的已经戒掉了贪嗔痴三毒。大家看,这就是所谓的一法通万法通,这就是所谓的一体同观同住,所谓的观和住也都是真如之后的观和住,这就是如来一念起法身就能遍及三千界的神通成就原因。所以不必有分别,更不能有分别。修般若金刚的时候就是在修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也是在修戒定慧,也是在离贪嗔痴。本为一体,无有分别。所以说何谓忍辱?无我了自然就是忍辱。这个忍其实权名起的不好,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一味的忍不是真忍,受苦受难受欺压更不是佛学!因为不住相,所以应住一切相,所以菩萨也可慈眉,金刚也能怒目!不要读了金刚经就强迫着自己不生气,强迫就是住相,不入相怎能离相?菩提就是烦恼,烦恼也是菩提,本就是一体不可两分的,所以该怒就怒,只要一切都发自本心,随时自省“应和”,对了!就是应和!现在才找到这个最好的形容词。就是“应和”于“不住”之间的辩证关系!

大家自己慢慢体悟吧。辱无可辱为真忍辱,戒无可戒为真持戒。就是这么回事。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重新解一遍:须菩提,如果有人认为,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那么这个人就依然没有理解如来真正代表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意识里依然有着“如来”这个“权名”在若来若去若坐若卧的概念,依然是人相寿者相,本质上依然是我相众生相。他还在把如来这个权名给拟人化着拟我化拟法化着。须菩提,我给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在给你说吗?我有给你说吗?有我有你吗?有说有听吗?有教有悟吗?真如不动和缘法权名是无有分别的,亦无有无分别。无有无分别所因亦无有无分别之果的。所以什么才叫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才叫如来。无所起因,亦无所果,才叫如来。无有所你,亦无所我,才叫如来。

------------------ 这么翻译意思终于顺了。金刚经果然是一步步越见精深,一步步渐破无明的哲学思维方法。反复追问解答举例论证,一直让读经人渐渐的彻底认清一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最后涅槃寂静!顶礼各位师兄大德!现在我终于明白如来根本已经超越修行人这个概念了,这是以心合道!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金刚经某师兄的见解(7)在线全文阅读。

金刚经某师兄的见解(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80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