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四)专项用地统计调查汇总;
(五) ?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统计表。
第一项仅统计县本级(包括市辖区)所完成的调查数据,以街坊为单位统计到宗地(图斑)。
第二、三项统计到街坊,统计范围是城镇的建成区。
市辖区(县)进行第二、三项统计时,不仅统计本级所完成的调查数据,也要统计本行政辖区范围内由市级所完成的调查数据。市将城市、建制镇建成区范围内分街坊的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数据、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数据通知相关区、县,由区、县进行统计汇总。即绵阳市城市建成区土地不仅统计本级所完成的调查数据,形成绵阳市城镇土地数据系统。而且,由涪城和游仙区分别统计各自行政区域范围的城镇土地,逐级汇总。
对全部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包括建成区和规划区在内的所有调查范围)内的土地统计汇总由城镇—县—市(州)。
12.1.3综合的统计汇总
(一)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 (二)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三)?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统计表。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情况统计。
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汇总数据基础上汇总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
第一、二项统计到组(未调查到组的统计到村)、街坊。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的城市、建制镇、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范围界线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利用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汇总,没有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可利用的,采用调查、抽样统计或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相近的土地调查成果推算。
35
村庄用地可全部作为农村宅基地。
12.2 市级土地调查统计汇总 12.2.1 农村土地调查统计汇总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三)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 (四)基本农田数据汇总;
(五)省(区)、市(州)级飞入地面积统计; (六)省(区)、市(州)级飞出地面积统计。
(七)?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统计表。
第一至第四项统计到乡(镇),第五、六项、七项以市(州)为单位统计。
12.2.2 城镇土地调查统计汇总
(一)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 (二)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三)专项用地统计调查汇总; (四)市本级的街坊宗地面积汇总。
(五)?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统计表。
第一、二项统计到镇(街道),第四项以街坊为单位统计到宗地(图斑)。
12.2.3 综合统计汇总
(一)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 (二)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情况统计。
(四)?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统计表。
第一、二项统计到乡(镇、街道),第三项、四项统计到县(市、区)。
12.2.4 省级土地调查统计汇总 12.2.5 农村土地调查统计汇总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
36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三)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 (四)基本农田数据汇总; (五)省(区)级飞入地面积统计; (六)省(区)级飞出地面积统计。
第一至第四项统计到县(市、区),第五、六项以省为单位统计。
12.2.6 城镇土地调查统计汇总
(一)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 (二)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三)专项用地统计调查汇总。 以上各项统计到县(市、区)。
12.2.7 综合统计汇总
(一)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 (二)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情况统计。 以上各项统计到县(市、区)。
12.4 省、市级数据汇总格式
省、市级汇总数据格式为Excel数据,县、市级上报数据格式见附录M。
13. 统一时点变更 13.1 统一时点
统一时点为2009年10月31日。
13.2 主要任务
统一时点前已完成调查的县级单位,应开展统一时点变更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权属变化情况的调查,以及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
13.3 变更方法及要求
一般采有用实地调绘的方法,方法与变更调查和地物补测方法相同。有条件
37
的地区,可制作最新遥感正射影像图,采用内业提取变化信息、实地调查的方法。
行政界线未发生变化的,控制面积不得改动。
14、土地调查成果 14.1 县级调查成果
14.1.1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成果及数据库系统
(一)《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二)《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等权属调查资料;
(三)田坎系数应用资料;
(四)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五)调查底图、调查原图; (六)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七)有影像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八)标准分幅耕地坡度分级图; (九)县、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十)县、乡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十一)县、乡级耕地坡度分级图;
(十二)?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照图。
(十三)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十四)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十五)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十六)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 (十七)县级飞入地面积汇总表; (十八)县级飞出地面积汇总表; (十九)图斑面积表;
(二十)乡(镇)、村(村民小组)、单位代码对照表;
(二十一)?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38
统计表。
(二十二)自检、初检、预检、验收等资料;
(二十三)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方案、实施细则等。 (二十四)《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含农村、城镇土地调查)。 (二十五)《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含农村、城镇土地调查)。 (二十六)《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含农村、城镇土地调查)。 (二十七)《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含农村、城镇土地调查)。 (二十八)《基本农田调查报告》。
(二十九)《?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三十)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三十一)?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资料。
14.1.2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及数据库系统
(一)城镇土地调查(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实施细则。 (二)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权属来源等权属调查成果。 (三)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 (四)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五)测量仪器检验资料。 (六)点之记。
(七)控制网点图、地籍图、分幅结合图、宗地图、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挂图)。
(八)以宗地为单位的界址点成果表。
3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定稿)6.19(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