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相应比例尺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13977-1992)、《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 12340-199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 17157-97)以及《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等标准制作航空遥感DOM。
5.4 航天遥感DOM制作 5.4.1 平面控制
控制点应采用GPS等仪器实测,或从大于DOM比例尺的现有地形图或DOM上采集。
5.4.2 高程控制
采用相应比例尺的DEM为高程控制。DEM应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中有关规定。不同比例尺DOM与DEM比例尺对应关系见表7。
表7 不同比例尺DOM与DEM比例尺对应关系
DOM比例尺 1:5000 1:10000 1:50000 DEM比例尺 1:10000 1:10000或1:50000 1:50000 5.4.3 图像处理
以景为单元,采用物理模型或有理函数模型进行几何纠正。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或三次卷积,重采样像元大小同原始遥感影像。
融合影像要求纹理清晰,光谱信息畸变小,无重影和模糊等现象。 重叠区的影像纹理应一致。当影像时相相同或相近时,色彩应趋于一致。
5.4.4 分幅与整饰
DOM按标准比例尺图幅进行分幅,分幅与编号执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1992)标准,叠加界线、注记等信息,按《遥感影像
10
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进行图廓整饰,形成农村土地调查的调查底图。
5.4.5 DOM产品要求
(一)产品检测与检验
DOM产品的检测与检验按《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执行。
(二)产品形式
叠加图廓整饰、注记、境界等内容的标准分幅影像数据, GEOTIF形式。 (三)产品保密
DOM产品的生产、发行、使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密法》和有关规定。
6、农村土地调查 6.1 调查范围
农村土地调查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调查范围是该县(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含飞入土地,不含飞出土地),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
6.2 地类调查
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位臵、地类、范围、面积以及分布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6.2.1 基本要求
(一)以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
(二)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三)参考或应用可利用的土地调查成果(如更新调查成果等),以提高外
11
业调查的效率;
(四)条件具备时,尽量采用综合调绘法进行调查,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五)必须实地调查、核实,做到走到、看清、问明、记全、绘准; (六)点(零星地物)、线(线状地物、界线等)、面(图斑)的调查应做到位臵、长度、宽度准确,各种注记正确无误,清晰易读,符号规范;
(七)飞地由飞地所在县(市、区)调查,飞地数据以《飞地面积通知单》的形式通知飞地所属县(市、区);
(八)与影像对比,调绘、标绘的各种明显界线位移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位移不得大于图上1mm;
(九)新增地物补测应满足精度要求,因地震引起的地物、地类变化必须准确调绘或实测;
(十)行政区划名称、地理名称和江河、湖泊等重要地物的名称应采用标准名称;
(十一)外业调查时能在图上完整注记属性的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等不编号,图上无法完整注记属性的以图幅为单位预编号并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
(十二)批而未用和补测地物必须以图幅为单位预编号并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补测地物预编号前应加?B?;
(十三)地类调查应和权属调查同时进行。
6.2.2 基本调绘方法 6.2.2.1 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先内业解译再外业核实的一种调绘方法。当DOM的现实性较好、影像清晰且作业人员熟悉内外业工作时,宜采用这种方法。
﹙一﹚DOM解译
直接对影像进行内解译,在计算机中将DOM放大2-3倍,根据影像特征并参考原土地利用数据库或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预判。在DOM上能准确判定的图斑或线状地物,标绘其界线、地类等,不能准确判定的待实地调查。
12
将经过预判的DOM制作成解译图,作为外业核对的基础图。 ﹙二﹚实地调查
携带解译图和《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实地逐一核实解译图上已预判的图斑、线状地物等,调查未确定的图斑和线状地物,测量单线线状地物的宽度,进行权属调查。通过实地核实与调查,将权属界线、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等信息标绘在图上。同时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依次记载相关内容,特别注明?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地类变化情况,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用?‘’‘5.12’DZ?标注。地类调查通常和权属调查同时进行。
﹙三﹚内业整理
根据《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等资料对外业调查图等进行完善和整饰形成调查原图。
6.2.2.2 全野外调绘法
全野外调绘法是利用调查底图直接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方法。 ﹙一﹚实地调查
携带调查底图和《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对每一个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权属界线等进行实地调绘,通过实地调查在调查底图或聚脂薄膜图上标绘地类图班、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权属界线等信息,形成外业调绘原图。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依次记载每个图斑、线状地物的相关内容,特别注明?5.12? 特大地震造成的地类变化情况,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用?‘5.12’DZ?标注。
地类调查通常和土地权属调查同时进行。 ﹙二﹚内业整理
根据《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等资料对外业调查图等进行完善和整饰形成调查原图。
13
6.2.3 面状地类调查 6.2.3.1 图斑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
6.2.3.2 图斑划分
(一)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二级地类划分图班。
(二)被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村(村民小组)界线分割划分图斑。 (三)被主要单线线状地物分割划分图斑。 (四)根据不同坡度级划分耕地图斑。
(五)经依法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依据其批文和勘测定界资料确定图班范围和地类,不能按现状调绘。
﹙六﹚?5.12?特大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塌方、耕地、基本农田破坏,房屋跨榻、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用地损失而形成的图斑按现状调绘图斑。 ﹙七﹚图斑界线与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单线线状地物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界线。
6.2.3.3 地类确定
图斑地类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按图斑中的主要地类确定。
批而未用的按批文确定地类。
6.2.3.3 耕地类型
耕地除了要确定二级地类外,还要确定耕地的类型(梯田和梯地、坡地)。 根据四川的土地利用特点,坡度级为1级的耕地不作耕地类型调查,坡度级大于或等于2级的水田的耕地类型全部确定为梯田,水浇地和旱地则要区分梯地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定稿)6.19(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