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反比例的量>>
设计者:付艳 六年级(1)班 使用者:
【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2、难点是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自学P42-43例3。
(1)观察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3)☆友情小提示: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式子
表示: x×y=k(一定)
2、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5、阅读P47“你知道吗?”说说成反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3“做一做”,组内检查,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46-47练习七第6--10题。
26
2、拓展提高:P47练习七第11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27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设计者:付艳 六年级(1)班 使用者: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3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 2、难点是能判断正、反比例。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下表,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 表1 路程(千米) 5 10 25 100 时间(时) 1 2 10 表2
速度(千米/时) 100 20 10 5 时间(时) 2 10 20 2、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
路程路程=速度 (3)=时间 时间速度3、判断:(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4、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1)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
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被除数—定, 和 成 比例。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3)后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种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
这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四、拓展提高:小红上学时每分钟走60米,放学时每分钟走80米,她上学、放学走路共用
28
去21分钟。她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29
<<比例尺>>
设计者:付艳 六年级(1)班 使用者:
【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互换。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难点是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爸爸拿着地图就知道济南到北京的距离,工人师傅看着图纸就能做出零件,是什么在帮
助他们?
2、学校规划建篮球场,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请同学们画在练习纸上。 3、什么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什么是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自学课本P48,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用途吗?
☆友情小提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者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2、结合两幅地图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1:100000000是_______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__________千米。
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
1。
100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0 50KM 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_________千米。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 3、找出P49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
(1)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在图纸上。(2)比例尺2:1表示图上距离2厘米相应于实际距离1厘米。 (3)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友情小提示: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4、看一看: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想一想: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在什么情况下写成后项是1的比? 5、思考:比例尺能带单位名称吗?比例尺一定的情况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9“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53练习八第1、2题。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