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河小学 六年级 数学 学科第 12 册学案 累计 节
班级: 学生姓名: 家长检查签名: 得分: ★
课题 3-7 圆锥的体积 1、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目标 3、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导学案、常用学习用具、圆锥体 准备 学 习 程 序 学习预设及学习生成 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组长检查。 1、圆锥有什么特征?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自学第25-26页内容 教师导学 一、自主预习。 二、独立完成并填一填。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备注 自 主 预 学 备课组教师: 王 彭 备课时间:3 月 1日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河小学 六年级 数学 学科第 12 册学案 累计 节 合 作 互 学 1、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3、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 反 思 悟 学 运 用 验 学 小组内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 组内完成集体订☆友情小提示: 正。 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1/3Sh ※教师引导学生观4、尝试解答P26例3 察理解圆锥体的(1)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体积。 (2)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3)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 (4)组内纠正(注意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1、这节课的知识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 自主评价。 A、自主预习 B、小组交流 C、教师指导 2、你在这节课上的表现你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自我反思。 3、这节课的知识你还有疑问吗?打算怎么解决? 一、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28练习四的第7题。组长检查核对, 提出质疑。 一、学生独立完成,二、层级训练: 教师巡视。 1、巩固训练:完成P28练习四第5.6题。 。 二、小组交流,集 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P28页练习四第8题。 备课组教师: 王 彭 备课时间:3 月 1日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河小学 六年级 数学 学科第 12 册学案 累计 节
班级: 学生姓名: 家长检查签名: 得分: ★
课题 3-8 复习圆柱和圆锥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 学习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目标 3、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学习导学案、常用学习用具、圆锥体 准备 学 习 程 序 学习预设及学习生成 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组长检查。 1、圆锥有什么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4、圆柱的体积 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师导学 一、自主预习。 二、独立完成并填一填。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备注 自 主 预 学 备课组教师: 王 彭 备课时间:3 月 1日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河小学 六年级 数学 学科第 12 册学案 累计 节 合 作 互 学 反 思 悟 学 运 用 验 学 1、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那些是圆柱。 2、完成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独立完成第29页第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 5、做P30练习五的第1题。(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6、做P30练习五的第2题。(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7、做P30练习五第5题。(可用方程解答) 1、这节课的知识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 A、自主预习 B、小组交流 C、教师指导 2、你在这节课上的表现你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3、这节课的知识你还有疑问吗?打算怎么解决? 一、巩固训练:完成P30练习五第3.4题。 。 二、拓展提高: (1)练习二第6题。 (2)完成P31“数字游戏”。 小组内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 组内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把教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自主评价。 自我反思。 一、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二、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备课组教师: 王 彭 备课时间:3 月 1日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河小学 六年级 数学 学科第 12 册学案 累计 节
班级: 学生姓名: 家长检查签名: 得分: ★
课题 4-1 比例的意义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学习2、通过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目标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学习学案,常用学习用具 准备 学 习 程 序 学习预设及学习生成 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组长检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教师导学 备注 自 主 预 学 备课组教师: 王 彭 备课时间:3 月 1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