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供热介质设计温度高于50℃的热力管道、设备、阀门应保温。保温层设计时应优先采用经济保温厚度,当经济保温厚度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应按技术条件确定保温层厚度。
第六节. 燃气工程规划
一.
用气量预测
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制定的供气标准,居民生活用气指标取2500MJ/人.年,规划人
口5万人,公建用气量按生活用气量40%计算,采暖用户按15Nm3/平米.年计算,采暖面积150万平米(按总面积20%计,气化率取0.8),未预见用气量按上述用气量10%计算,规划区用气量见下表:
表格10:用气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用气单位 生活用气 公建用气 采暖用气 未预见 合计 指标 2500 MJ/人.年 40% 15 Nm3/m2.年 10% 数量 5.0万人 150万平米 用气量(m3/.a) 355.83 130.94 2250.00 45.83 3240.94 计算得年总用气量为3240.94Nm3/年。
二.
气源规划
规划区用气由西侧现有天然气门站接入,经规划区内高/中压调压站降压后供给规划区使用。
三.
燃气设施规划
在规划区中部规划一座高中压调压站,占地0.5公顷,规划区北侧、南侧各与加油站合建一处汽车加气站,
北侧加气站规模0.5万Nm3/d,南侧加气站规模1.0万Nm3/d。
四.
管网规划
燃气经高中压调压站引出进入规划区中压管网(运行压力0.4MPa),然后分别送至各小区调压箱或专用
调压站用户,规划燃气管网为环状,局部为枝状。
燃气管道穿越城镇主要干道时宜敷设在套管或地沟内,套管直径应比燃气管道直径大100mm以上,套管或地沟两端应密封,在重要地段的套管或地沟端部宜安装检漏管;套管端部距路堤坡脚距离不应小于1.0m。燃气管道宜垂直穿越公路。地下燃气管道埋设在车行道下时,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不得小于0.8m,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不得小于0.6m。
第七节. 管线综合规划
一.
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1、离建筑物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或电信管线,给水管,燃气管,供热管线,污水管、雨水管。
36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2、各类管线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应为:电信管线,电力管线,供热管道,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3、充分利用现状管线,改建、扩建工程中的管线综合布置,不应妨碍现有管线的正常使用。 4、各类管线在道路交叉口相交时,必须按以下原则避让:
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管道;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
5、管线共沟敷设原则:
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煤气管道不应与给水管道共沟敷设。
二.
交叉口管线技术规定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地下工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必须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2.2.12条之规定。
第八章. 环保环卫规划
第一节. 环境保护规划
一.
指导思想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园区。
二.
规划原则
提高园区环境质量,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保障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 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
三.
环境保护策略
1、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要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新、扩、改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审批机关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或投产使用,对有污染的项目要严格控制;
3、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推广清洁工艺,改变能源结构、引导企业向轻污染、无污染、低耗能方向发展,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4、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工业布局调整,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比重。大力推广
37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利用清洁能源,实现燃料气化,推广热气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强大气自洁能力,加强交通机动车辆排放尾气的监测管理,确保尾气达标率逐步提高。
5、加强噪音管理。避免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相互混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噪音标准规定,在公路绿化带建设中,注意乔、灌、草的结合,选择吸声性能好,宜于西北地区生长的树种,结合城市布局科学绿化。
6、做好园区内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逐步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体系,避免不同环节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第二节. 环卫设施规划
一.
环卫现状
规划区现状无专门环卫机构、人员,环卫设施缺乏。垃圾收集点和公厕数量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严重。
二.
规划目标
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垃圾收运机械化,为居民创造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
境。
至规划期末,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
至规划期末,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三.
环卫规划 1、生活垃圾量预测
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的人均指标,结合园区情况,人均垃圾日产量取1.0千克;至规划期末,园区规划人口
为4.6万人;计算得规划期末,规划区内生活垃圾量日产为46吨。
2、垃圾转运站设置
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结合生活垃圾量预测,规划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服务半径2至4千米,规划区内需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2座,每处面积不小于2000平米。
3、生活垃圾收集点
生活垃圾收集点应满足日常生活、成产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需求,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置垃圾收容器或垃圾收容间,市场、客运站等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区域应根据需求单独设置垃圾收集点。
4、废物箱
园区内各类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相邻废物箱间距不宜大于50米,园区道路两侧应设置废物箱,间距不宜大于100米。
38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5、公厕
沿主要道路两侧、车站、公园、广场、市场、社会停车场等人流密集的区域应合理设置公厕。公厕密度不应小于6座/平方公里,间距不宜大于500米,单独公厕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50平米,独立式公厕的用地面积不应小于80平米,居住区内公厕按常住人口2500至3000人/座进行设置。
6、垃圾处理方式及场所
垃圾采取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规划区垃圾处理纳入皋兰县统一考虑。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分离出来进入再循环系统,其回收利用率不小于60%。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同城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收运利用。医院垃圾禁止混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焚烧处理。
7、道路清扫:区内街道清扫保洁率近期达到90%以上,远期达到100%。
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 防洪规划
一.
防洪现状
横穿园区的泥麻沙沟,为季节性河流,洪水多发生在7—9月份,均为暴雨形成。其特征是洪峰流量大,
来势猛,历时较短、陡涨陡落。由于局部区域暴雨成洪时有发生,泥麻沙沟洪水对园区和周围地区有一定威胁。
二.
防洪规划
根据GB 50201-94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规划。
泥麻沙沟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该沟道的断面型式规划为梯形断面,深7米,上口宽度40米,底宽
20米,边坡1:1。
规划区位于东西两侧山体之间的川地内,东西两侧现有部分山洪洪道,园区内规划东西两侧山洪洪道共10条。东侧4条,西侧6条。按10年一遇设置防洪标准,通过对洪道修筑、改造,使之满足防洪要求。
结合削山造地工程,整合泥麻沙沟沟道,加修新堤,把筑堤、绿化、修路结合起来。严禁在沟道内倒垃圾、污水。定期清理沟道,并且要防止废渣弃石以及固体垃圾填充沟道,保证沟道的泄洪能力不受影响。
三.
防洪工程措施
与当地河流流域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水土保持林规划等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
合。在沟道上游坡面开挖鱼鳞坑,修建水平台,沟道修建谷坊,并在东西两侧开挖截洪沟等防洪工程。
此外,加大山顶、坡面、陡坎等的绿化面积,在坡面上结合山体绿化、美化,营造草场和水土保持林,沟道防护林,护堤林,保持水土,延滞水流,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
39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第二节. 消防规划
一.
规划原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带消防安全体系,提高产业带综合抗御
火灾的能力。
2、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3、坚持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均衡布局与重点防护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
消防站布局
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1-82的规定,消防责任区面积不大于7平方公里,规划
于园区设置1处消防站,位于园区中部,总用地约1.3公顷。
三.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规划
园区内消防水源为消防栓。消防给水管道与镇区消防给水管道合连接,采用树枝状的管道系统沿道路设
置,消火栓间距为120米。
对于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要远离居住区及重要公共建筑等地段布置,同时加强防火治理。
四.
消防通道规划
消防通道应结合园区主干道布置。当建筑沿街部分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消防通
道。消防通道成环状或在终端建设回车场地,道路宽度不宜小于4米,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米,回车场地不小于12米×12米,通道上方障碍物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米。
第三节. 抗震规划
一.
规划原则及防御目标
规划本着 “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防救结合”的原则,以工程抗震为主,做好生命线工程和要
害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结合镇区建设工程设防,制定防震减灾措施,提高产业带综合抗震能力,并制定应急预案。
二.
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上位规划确定,园区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8度,所有建设用地和建筑物、
构筑物都应按地震规范进行规划、工程设计和施工。生命线工程提高一度设防。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川口总规说明书 - 图文(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