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五.
管网规划
给水管网的布置根据远期的用水规模来确定,可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分期建设,考虑现状的给水管网不
能满足规划要求,进行管网的改造。逐步使给水干管连成环状,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
给水管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下,并按消防规范的有关要求布置市政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
六.
水源地保护
通过水文地质勘查、长期动态观测等确定黄河水源地及调蓄水库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范
围,此范围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338-2007。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从事农牧业活动等;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内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等措施,同时做好水源地上游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涵养并保护水源。
七.
节水措施
加强对规划区水源的管理,优化水源地配置,达到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完善规划区给水管网设计、施工
和维护,减小给水系统的漏损率;积极开发小区、单位的雨水收集利用以及工业企业的循环用水和中水回用工程;加强社会节水观念的宣传和节水技术的推广。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一.
排水现状
现状无污水处理设施,无统一排水系统,污水任意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二.
排水体制
本次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三.
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3)的80% 计,计算得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4.15万m3/d。
四.
污水处理规划
规划区内污水排入南侧规划沙井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污、废水先经化粪池或隔油池处理,
达到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
五.
中水、雨水回用
为实现污水、废水资源化,节约用水,提倡建设中水回用系统,用于规划区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等。中
水采用确保使用、维修的安全措施,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在中水管道上装设取水龙头时,必
31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六.
排水管网规划 1、管网布置原则
按远期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管网布置,进行专项规划及施工设计时应确定各段管径及坡度,实施
时需结合规划区道路新建、改扩建逐步进行。
规划区污水管道最小覆土以满足所服务的区域污水能接入为原则,按规划道路标高计算,污水管道最大埋深控制在5.0米以内。
2、沿规划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线管道,污水就近排入规划区污水管道;排水方式以自流为主,排水最小管径DN300,最小坡度i=0.001,排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设计充满度0.55~0.75。在直线段大于40m和交叉处及拐弯处设置排水检查井,在过地下障碍物时设置倒虹吸管。
七.
雨水系统规划 1、设计暴雨强度
q?167A1?1?clgP??t?b?n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A1,C,b,n——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本次采用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降雨历时t=10-15分钟,重现期P=1a,重点地区重现期取2a。 2、雨水量计算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ΨFq计算。
Q-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3、雨水排放分区及管网规划
规划区划分若干雨水排放区,就近排放,在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隐蔽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就近排入河流。为减少大管径管网建设,在广场、绿地下可设置雨水调节池,用于暴雨时缓冲雨水,雨后可当绿化水供周边地块使用。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一.
供电工程现状
规划区北侧现有一座330KV兰西变电站、一座110KV杏花村变电站,西侧有一座110KV树屏变电站。
二.
用电量预测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2014),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的指标取值4001~6000kWh/人·年,
考虑本规划区为物业园区,后期用电量指标取高值6000 kWh/人·年,规划期末人口4.6万人,则规划期末总用电量为2.76亿kWh/年。
32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三.
用电负荷预测
依据规划确定的规划区用地性质,充分考虑规划区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的提高,采用单
位用地面积指标法预测规划期内用电负荷。
表格7:用电负荷预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总负荷 面积(ha) 56.18 13.98 135.64 131.31 977.42 346.27 44.17 376.45 2081.41 负荷密度(kW/ha) 120 150 180 80 80 100 80 50 负荷(mW) 6.74 2.10 24.42 10.50 78.19 34.63 3.53 18.82 145.35 由上表预测得规划区用电负荷为178.93mW。
四. 供电线路规划
10kV中压配电线路在必要时采用埋地敷设,已建成架空线路逐步改造为地埋敷设,110kV高压线预留25米宽的高压走廊,提高规划区的电网供电能力,同时考虑其周边农村的供电需求,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在规划期内,新建的配电线路应按照规划确定的道路设置;改建原有线路时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线路逐步纳入规划道路内。
规划区10KV线路应按照电力线路的布置原则(电力线路布置在东西向道路的南侧,南北向道路的东侧)合理布线,减少电力线路与电信线路的交叉,逐步使规划区线路走向、负荷分布趋于经济、合理。
五.
供电设施规划 1、变电站规划
在规划区北侧规划一座110kv变电站(占地2.0ha,容量3×50MVA),在南侧规划一座110kv变电站(占
地1.1ha,容量3×50MVA),以满足规划期末用电需要。
2、开闭站规划
为减少10KV线路出线数量,充分利用电力排管,在规划区用电负荷中心结合绿地建设公用开闭站,每个开闭站转供容量为15MVA~20MVA。
第四节. 通信工程规划
一.
通信现状
现状无各类通信公司机房,公众移动通信服务提供2G、3G系统,现有通信线路以架空方式敷设,
33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二.
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用户预测
根据《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 50583-2013,固定电话用户采用分类用地指标法预测,见下表:
表格8:固定电话用户预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总计 面积(公顷) 56.18 13.98 135.64 131.31 977.42 346.27 44.17 376.45 2081.41 线/公顷 80 120 80 60 10 20 30 万线 0.45 0.17 1.09 0.79 0.98 0.69 0.13 0.00 4.29 预测得固定电话用户4.29万线,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取值110卡号/百人,宽带用户普及率取值35户/百人,规划区人口5.0万人,预测得移动电话用户5.5万卡号,宽带用户1.7万户。
2、电信局规划
在规划区南侧规划一处通信局(含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占地0.3ha,并结合商业底层设置各营业网点。
3、线路规划
规划区线路敷设应按照通信线路布置在东西向道路的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的布线原则合理布线,规划区主干道上通信线路应采用地下敷设。严格遵照《市内电话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8,减少电力系统对通话线路的干扰,提高通话质量。
三.
广播电视网络规划
完善广播电视转播网络,提高传输质量,增加设备,形成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网络,实现规划区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网络全面光纤化、双向化,至规划期末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100%。
四.
邮政工程规划
在规划区南侧规划一处邮政局所,占地0.3ha,并结合商业底层设置邮政营业网点。
第五节. 供热工程规划
一.
供热现状
当地居民冬季采用小煤炉采暖,布点分散,规模和容量均较低,造成热效率低,大气污染严重。
二.
供热分区
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分区供给,采暖锅炉采用热水锅炉。供热对象应先满足居民家庭、中小型公共建筑
34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和小型企业用热,选择较集中的用户作为主要供热对象,达到供热系统的经济性。
三.
供热规划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a、地理纬度:北纬36°03′,东经 103°53′,海拔1517.2m。 b、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1℃ c、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7℃ d、室外风速:冬季0.6m/s,夏季1.4m/s e、最大冻土深度103cm (2)规划热负荷预测
本次规划热负荷预测主要考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负荷,根据综合容积率(0.5)预测需采暖的建
筑面积,然后利用不同建筑性质的采暖指标求出负荷。
采暖热负荷计算公式: Qh=qhA﹒(1/103) Qh-采暖设计热负荷 qh-采暖热指标(w/㎡)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和甘肃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甘肃实施细则》(DBJ25-20),规划公共建筑热指标为45-70w/㎡、规划居住区40-45w/㎡,远期二项综合指标取值为50w/㎡(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
表格9:供热锅炉房规划统计表
分类 统计 建设用地面积(ha) 2081.41 综合容积率 0.5 建筑面积(万m2) 1040.71 热负荷(MW) 520.36 预测得规划区总供热负荷为520.36MW。 (3)热源
热源位置布置原则:靠近热负荷中心,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和配电条件,便于热网出线,用地合理,满足环保要求,符合规划区规划。
结合规划区供热的实际情况,实行区域锅炉房连片集中供热。在规划区南侧规划一座集中热源厂,占地7.4公顷,规模4×116MW。各供热分区采用燃煤锅炉,高温供水,供/回水温度为130/65℃,热力站换热后供给居民使用。
四.
管网规划及管道保温
供热管网采用枝状管网形式,敷设方式采用直埋或半通行地沟敷设,敷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尽量避
免穿越市区干道,减少拆迁建筑物,力求敷设管道短、直、方便维修的原则,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敷设深度不小于1.1米。管道跨越水面时,与相关主管部门协调架设通过。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川口总规说明书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