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z1??h(x)z1??x?[f(x)?g(x)u?p(x)w]?x?x ?Lfh(x)?Lgh(x)u?Lph(x)w??Lfh(x)?z2(其中因相对阶为r,Lgh(x)u?0。由于条件成立Lph(x)w?0。)
z2???Lfh(x)?x?x?L2fh(x)?LgLfh(x)u?LpLfh(x)w但?x???Lfh(x)[f(x)?g(x)u?p(x)w]
?z3(同理LgLfh(x)u?0LpLfh(x)w?0。)
?
直到
zr?1?zr
?zr?Lrfh(x)?LgLrf?1h(x)u?LpLrf?ih(x)w
(其中LgLrf?1h(x)u?0当取u??Lrfh(x)LgLrf?1h(x)?vLgLrf?1h(x)??LpLrf?1h(x)w?0)
时,zr?v。
故方程变成:
??2??0???????????????v
??r??0??????0??1???q(?,?)?k(?,?)w y??1?z1从此式可见w影响不了y。
? 75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2)必要性:
若系统通过状态反馈u??(x)??(x)v实现了干扰解耦,无论v是否为零,对于干扰解耦没有影响。所以:
??x?f(x)?g(x)u?p(x)w???f(x)?g(x)?(x)?p(x)w ??y?h(x)?? 是干扰解耦的。
?h(x)??h(x)(1)y??x?[f(x)?g(x)?(x)?p(x)w] ?x?x?Lfh(x)?Lgh(x)??(x)?Lph(x)?w (其中因相对阶为r,Lgh(x)??(x)?0。) 因为y(1)与w无关,只有使Lph(x)?0。
?x (其中LgLfh(x)??(x)?0。)
y(2)??Lfh(x)?x?L2fh(x)?LgLfh(x)??(x)?LpLfh(x)?w
? 因为y(2)与w无关,只有使LpLfh(x)?0。 如此一直求下去,应有LpLrf?1h(x)?0。
此时y(r)?Lrfh(x)?LgLrf?1h(x)??(x)(其中LgLrf?1h(x)??(x)?0)。 而
Lrfh(x)LgLrf?1h(x)?(x)?? 所以条件:LpLifh(x)?0,。
0?i?r?1,x在x0领域中是必要的。
3. 几点评注:
(1)前面已经提过,可以选择:
v??(C0h(x)???Cr?1Lrf?1h(x))?v
76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通过选择C0,?,Cr?1使系统满足一些附加的特性——具有一定收敛速度的渐进稳定性。
(2)条件LpLifh(x)?0的几何选择:
因为LpLifh(x)?0,即dLifh(x)?p(x)?0。 或 ?dLifh(x),p(x)??0{dh(x),则令协分布??Span?0?i?r?1
,dLrf?1h(x)},那么条件就是
p(x)???(x),x?x0的邻域。
(3)当干扰w可“量测”时,则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w来构造一个前馈补偿,使系统达到干扰解耦。即取u??(x)??(x)v??(x)w。
x?f(x)?g(x)u?p(x)w?f(x)?g(x)?(x)?g(x)?(x)v?g(x)?(x)w?p(x)w
?f(x)?g(x)?(x)?g(x)?(x)v?(g(x)?(x)?p(x))wy?h(x)
与命题的情况相比较其干扰解耦的条件为:
(g(x)?(x)?p(x))???,即Lg??pLifh(x)?0。 因
?Lg??pLifh(x)?dLifh(x)(g??p)?Lg?Lh(x)?LpLh(x)?0 结合系统的相对阶为r,故得出下列条件:
(i) 当0?i?r?2时,LpLifh(x)?0。
(ii) 当i?r?1时,Lg?Lrf?1h(x)?LpLrf?1h(x)?0。 即:LgLrf?1h(x)??(x)?LpLrf?1h(x)?0 解得:
LpLrf?1h(x)LgLrf?1h(x)ifif(0?i?r?1)
?(x)?? 综上所述:
u??
Lrfh(x)?v?LpLrf?1h(x)wLgLh(x)r?1f
此条件弱于命题6.1的条件。
4.5 高增益反馈 1.问题的提出:
77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局部镇定问题。说的是若零动态的一阶近似是临界的,但是零动态是渐进稳定的,则可以通过状态反馈使系统渐近稳定。这一节我们将讨论如果零动态的一阶线性近似是渐近稳定的,则用输出反馈就可以局部镇定系统。 2.命题7.1:考虑系统:
x?f(x)?g(x)u
y?h(x) 且设f(0)?0,h(0)?0 。并假设系统的相对阶r=1,而且其零动态在x=0处的一阶线性近似是渐近稳定的,即下列矩阵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
??q(?,?)? Q?? ?????(?,?)?(0,0)则考虑用输出反馈来构成闭环控制。此时 x?f(x)?g(x)u,u??kh(x)其中为保证系统为负反馈,取 若Lgh(0)?0,取k?0; 若Lgh(0)?0,取k?0。
那么就存在一个正实数k0,使得对于所有k?k0,系统在x=0处是渐近稳定的。 证明:(严格的证明可参阅奇异摄动理论)
我们来证明Lgh(0)?0的情况(Lgh(0)?0的情况完全类似)。
1令k??,当??0时,k??。
??y?h(x)
?故 x?f(x)?g(x)(?k?h(x))?f(x)?则 ?x??f(x)?g(x)h(x)?F(x,?)。
??1??g(x)h(x)
令 t????,则 x(t)?x(???)。记为 x???dxdxdt。 ??d?dtd?故:x??x????f(x)?g(x)h(x)?F(x,?) 对于平衡点:x??0,则 F(x,?)?0。当 ??0时,就有F(x,0)?0。
t 由于??,所以x?表示的是慢变状态,x??F(x,0)。
?取其一阶线性近似,可得雅可比阵:
78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g(x)h(x))?g(x)?h(x) ??h(x)?g(x)??x?x?x因在平衡点处h(x)?0,而g(x)?0,故:
?h(x) Jxg(x)?g(x)?g(x)?g(x)?Lgh(x)
?x这就说明g(x)是Jx的特征向量,特征值是?(x)?Lgh(x)?0,因而
Jx?x??F(x,0)是渐近稳定的。
由于已知系统的相对阶r=1,所以其正则形为:
?1?b(?,?)?a(?,?)?u ??q(?,?)y??1故u??kh(x)??k?1????
1??1
??则有??1???b(?,?)?a(?,?)??1,且?????q(?,?)。
??????b(?,?)??a(?,?)???1所以有: ???1????? ????????q(?,?)??0???因此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当??0时,系统时渐近稳定的。 由于在平衡点处y???0。所以??q(0,?)正是系统的零动态。由
于已假设的零动态有一阶线性近似是渐近稳定的,所以总可以存在一个足够小的?0?0,只要??(0,?0),系统在x=0处是一个孤立的平衡点,并且是渐近稳定的。
附注:用线性系统为例理解:
y
G(s)
K
对线性系统来说,如果相对阶为1,则意味着G(s)的分子与分母的阶数相差为1。
? 7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反馈线性化原理的应用(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