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 D修)也。
148.心诚求之,虽不中不( A .远)矣。
149.汤之《盘铭》曰:“(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50.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A格物)。
151.自天子以至于( A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5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A必慎其独 也。
153.是故君子有( A诸 )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54.《大学》是( B儒 )系统的经典论著。
155.在《大学》中,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一个( A统一 )的过程。
156.“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 C《大学》 )
157.《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A亲民)。
158.从《大学》的“三纲领”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A政治目的 )。
159.《大学》原为《理记》的第( D41 )篇。
160.( A伦理道德教育)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
1.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 B王守仁)
2.“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
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 D因材施教 )
3.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
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
5.“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 B严格 )
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 D进修,求上进)
7.“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 B少,低 ):
8.“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 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9.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著有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在于( A .光复“师道)
10.“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业”指( C古人“六艺”之业)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 B学习成败)规律。
12.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3.“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
是( B .熟读而精思)
14.朱熹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 B。8—15岁 )
15.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 年龄段是(A 15岁以后 )
1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 A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17.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
人才)
18.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C .居敬)
19.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0.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1.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半下,半
沉半浮,济得甚事?" 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
22.朱熹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断,一
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他强调了( A时习)的教学原则。
23.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 C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努力学习,则自有进步)
24.朱熹说:"徒明不行,则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问,冥行而已"。他强调的主要观点是( C 知行并进)
25.《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A家教规范)
26.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 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27.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的教育内容是( A实学 )。
28.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是说父母的教育。。( C严慈结合 )
29.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 A强调为人厚重 )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
3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 B. 一回事 )。
32.“以知为行”知与行的关系是( A. 知决定行 )
33.王守仁的籍贯是( C浙江人)
34.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 明朝)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 A. .哲学)著作。
36.王守仁是宋明( D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
37.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 传习录》)。
38.韩愈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诗句中指出理解书本知识(A重要)
39.韩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讲述了( C .教师解惑的重要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