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
一、判断题。
1.《论语》是“四书”之一。( v )
2.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v)
3.大乐必繁,大礼必复。(x)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v)
5.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v)
6.“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v)
7.《名夷访谈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x)
8.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x)
二、单项选择题。
9.小疑则小(C )
A.智 B聪 C悟 D愚
10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 A重要 B严格 C以 为重 D重视
11.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
A朱熹 B王阳明 C韩非子 D黄宗羲
12.“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13.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1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境界
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5.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 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6.“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池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
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7.“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哪一句(C)
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19.梁启超的籍贯是(B)
A广西 B广东 C浙江 D福建
20.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A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黄宗羲
2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B是由不同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
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25.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
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26.“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7.“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
教学艺术是(B)
A自主学习 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2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三、多项选择题。
29.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30.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
A耳聪目明 B学期和平 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3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
32.明清三大学者是(ABC)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学校 )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孔子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学记》 )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D 民本思想 )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持之以恒 )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孔子 )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学记》 )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论语》 )中有充分反映。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原则
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 C 《学记》 )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B《论语》 )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B开而弗达)。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是非之心 )
17、《学记》是( C 《礼记》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
20.“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 B环境 )对教育的影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