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10-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B仁 )。

2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C 《学记》 )

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B个别差异性要求 )

24.荀子以( A青,取之于蓝 。。。。 )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 B政治 )的关系。

26.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 D行)看作是终

27.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 A简约 )上去。

28.( D荀子 )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2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A取信于民)的治国思想。

30.孟子以( B 人性善 )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31.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 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

3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C荀子 )。

33.孟子认为( A教育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34.孔子在( B政治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 D .教学相长原则 )。

3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C循序渐进)的重要

性。

37.孔子在( A教育 )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

38.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B人性恶 )

39.“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就是《学记》强调的( C强而弗抑 )。

40.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仁之端 )

41.荀子以(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作比喻,说明人。。。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42.《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A教育 )。

43.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B孔子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磨练意

志 )

45.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的思维方法。

4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 A 志士仁人,无求生 。。。。。 )

4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论语》 )

4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B 《学记》 )

50.《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B启发性教学原则 )

51.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有教无类 )

5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B为政以德 )的治国思想。

5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此话中提出了( C知人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 )

55.( C不积跬步 。。。。。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56.孟子认为有无( B先天善良本性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57.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C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优越的思想

5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B道德教育 )占首位。

59.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这体现了(D因材施教 )的

精神。

6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A 《论语》 )治天下”的名言。

61.《学记》用( D 善歌者使。。。。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6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 C 《孟子》 )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 A躬身实践 )的重要性。

64.《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教师 )。

65.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 D博学 )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66.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 C 《学记》 )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C .论语 )

6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B.因材施教 )的教学方法。

69.《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B .循序渐进原则 )

70.孔子招收的学生有出身平民的颜回、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也有贵族家庭出生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还有商人出生的子贡和“大盗”出生的颜涿聚。这反映了

孔子提倡一种( D有教无类 )的教学原则。

71.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C开而弗达 )

7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巩固性 )教学原则。

73.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 A礼、乐、射、御、书、数 )

7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 A《学记》 )

7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重视( D因材施教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2)在线全文阅读。

国学经典考试复习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shiyong/12609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