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监控体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每年对应用化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岗位稳定、企业满意度、起薪值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档案,定期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分析,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合理评价,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7.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立足潍坊、面向“三区”建设,推进产教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推进区域、行业内中职和高职及职业培训机构集团办学,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发和技术服务,建设高水平化工技能培训基地。
技术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充分利用教师企业锻炼,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难题,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提供配套技术服务,提高教师参与企业教科研服务能力,促进成果转化,把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到企业中去。
社会培训服务:建立机制,引导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继续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短期技术培训、技能考证、技术咨询等社会服务活动。完善相关文件及制度建设,建立社会服务成果考核和奖励机制。
(二)预期效果
- 41 -
通过三年建设,将专业建设成为山东省及潍坊周边地区化工生产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示范专业。
1.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其中3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2.建设项目化特色教材5本,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 3.完成化工生产实训中心、校内化工仿真中心、化工单元操作中心、化工设备及管路拆装中心、分析检测中心改扩建;建成30个校外实训基地,1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培养院内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有影响的行业企业专家1人作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18人,建成2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在95%以上。
5.实现年累计各类培训200人次、职业鉴定200人次,提供技术服务15项。
6.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技能大赛成绩突出,就业率高。
- 42 -
附件5: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以山东省“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体系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潍坊市作为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和临港物流基地的独特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示范性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打造山东省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物流技术服务基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
二、实施方案概述 (一)建设内容
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以政府、行业、物流企业为主,组建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提出校企合作目标,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定期研究解决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改革、资源共享、学生就业等专业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
以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为主,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成立物流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定期活动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推进课程开发与建设,聘任企业业务骨干
- 43 -
参与教学,安排专任教师顶岗锻炼,推荐就业等。
通过政、行、企、校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达到专业提升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专业提升的目的,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
2.实施“双轨、双元、双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双轨”并行,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施企业和学校“双元”人才共育,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制度,校企(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构建基于岗位群的课程体系
围绕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职业岗位群,构建与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相符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8门优质专业课程,3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教材5本,完成配套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优质课件
- 44 -
库等教学资源。
(1)课程体系构建。对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物流人才层次的差异性,按照物流管理仓储、配送、运输等岗位群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接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的“宽平台、多方向、重特色、强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依托企业,与物流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按照物流服务职业技术标准,深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将《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5门课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3门达到省级精品课标准,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一步改革。
(3)特色教材开发。根据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设计思路,联合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开发工学结合教材5本。将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流程充实到教材中,将校内实训项目作为案例予以体现,形成与“双轨、双元、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系列教材。
(4)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仓储管理实务》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验实训指导书、试题库等制成网络学习资源库。建设12个特色课件,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项目课程8门,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 4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潍坊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 图文(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