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以服务“三区”化工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创新“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构建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面向省内化工企业生产一线从事工艺操作与控制、生产装臵运行与维护、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成山东省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区域化工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中心;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引领山东乃至全国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二、方案概述 (一)建设内容
1.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专业建设理事会,建立理事会运行机制
成立由二级学院院长、化工行业协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专业建设理事会。制定专业建设理事会工作章程、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完善理事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在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标准、课程
- 36 -
标准、师资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问题的决策作用。探索与滨海化工园区、产业基地间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2.深化“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学习项目,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岗位要求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为夯实基础期、技能训练期、实战演练期、顶岗磨合期工学结合四阶段递进。
夯实基础期(第一、二学期):为通用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学习培养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化工企业、学习职业基础课程和实施专业基础项目,让学生接触和参与生产实践,树立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化学、化工基础知识与技能。
技能训练期(第三学期):为岗位通用技能培养阶段。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化工基本操作技能“递进式”训练,学生掌握化工生产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化工基本操作技能。
实战演练期(第四学期):为从岗位专项技能到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阶段。通过工学结合式教学和综合教学项目的训练,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本专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岗位专项技能。
顶岗磨合期(第五、六学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阶段。依托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参与体验企业文化,
- 37 -
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适应化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基于“素质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
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企校共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将化工生产通用职业工种、职业标准及化工企业生产操作规程引入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考取相应职业证书的前提下获得毕业证书;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通过典型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构建基于典型化工生产过程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企校共建专业核心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企校共建课程,按照职业活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要求遴选职业化课程内容,重点打造《反应器的选型与操作》等5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对接职业标准,制定课程建设措施,组建建设团队,形成建设方案,开发课程网站及网络课件。以化工职业标准为依据,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重点建设4—5门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案例、虚拟流程等教学资源库,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标准、技能考
- 38 -
核标准的编制,制作教学录像、教学课件,与企业合作开发仿真软件、虚拟流程(工艺)、培训项目、课业(学材)库,建立网络教学素材库。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实行特长生导师制度等措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企业锻炼、进修、技术服务等措施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培养: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提升课程开发与建设水平,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使其成为业内知名的技术专家和教学名师。
骨干教师培养:派教师到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参与社会服务、横向合作项目经历,实施“校企双挂、校企互评”提高操作技能,使专任教师具有较强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从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入手,实施“双导师制”。校内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进行高职
- 39 -
教师职业资格和教学能力培训,跟踪指导;企业配备一名技术骨干作为指导教师,侧重提高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企业技术能手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辅导,进行师德及执教能力的培训,每门专业核心课设立1—2位兼职教师岗位,建立兼职教师库。
5.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潍坊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的纽带作用,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与合作企业探索共建实训基地,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5个。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在已有校内实训中心基础上,扩建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设备与管路拆装实训中心。进一步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具备真实职业环境的开放型、生产型实训中心、产学研发中心。
企业文化建设:按照教学实训一体化设计要求和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生产环境。引进企业理念、生产标准及规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管理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营建企业氛围和文化。
6.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探索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企业、行业、学生家长等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构建质量管理
- 4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潍坊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 图文(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