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
1 绪论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产品的原材料之一,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可作成低频绝缘材料,管件及泡沫制品等,因价廉性优而著称,深受业界喜爱。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PVC的需求量逐年攀升,同时也使得PVC生产和工艺改造进程大大加速[1]。本文综述了PVC及其主要原料氯乙烯单体(VCM)的合成工艺,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展开评述。
1.1 氯乙烯的合成
PVC是由VCM聚合而成,因此VCM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PVC的生产。VCM于20世纪初实现工业大规模生产,现有主要工艺路线三条,其中早期主要采用乙炔(电石)法生产,后期则采用乙烯法,目前占全球市场总量95%的VCM均采用乙烯平衡氧氯化法制成。此外,以乙烷为原料的工艺路线也有应用。
图1 VCM的合成
1.1.1 乙炔法
乙炔法,其主要原料是电石水解精制后生成的乙炔,故又称电石法。乙炔在氯化汞催化下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VCM(图1,a)。该方法的优点是设备、工艺简单,原料价格低廉,可实现小规模经营。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利用煤炭和石灰石生成电石,采用乙炔法工艺具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目前我国生产PVC的厂家有一半以上是运用此法进行生产。但是该方法也存在较大缺点,例如电石法耗电量大会使提高生产成本,催化剂毒性大会引起严重环境污染等。目前该工艺已在世界上先进国家和我国的先进PVC厂中被逐渐淘汰。 1.1.2 乙烷法
乙烷法是指以乙烷为原料的制备方法。乙烷与氯气反应可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热裂化制备氯乙烯(图1,b)。该法会产生氯化氢副产品,若不加以利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论文】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