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
电石在干燥时无危险,遇水能迅速生成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 可发生爆炸性危害。与酸类物质也能发生剧烈反应。
考虑到电石的遇湿易燃易爆性,在运输桶装电石时应将其置于干燥车厢内、保持空气流通、不能渗漏雨水。禁止采用滚滑方式装卸、搬运电石桶,以免电石与桶壁撞击发生火花。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必须通过专业培训与考核,操作行为符合规定。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应齐全,工作前必须佩戴好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和防护手套。电石应避免与酸类、醇类接触。生产车间应保持干净,减少灰尘,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2) 生物毒性
电石易损害皮肤,可引起皮肤瘙痒、炎症、“鸟眼”样溃疡、黑皮病。电石灼伤皮肤表现为创面长期不愈及慢性溃疡型。长期接触的工人会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
电石引起中毒的急救措施有如下:若电石与皮肤接触,立刻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若电石与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若为吸入电石粉,应先把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抢救进行人工呼吸,立即就医。 2.2.2 氢气
氢气(英文名:Heavy hydrogen ),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工业上沸点-252.77ºC,密度:0.09kg/m3 。主要危险性是空气中浓度过高引起窒息和具有易燃易爆性。氢气与空气按4%-74.2%比例混合时,燃烧会发生爆炸。在操作车间安装氢气浓度报警仪,氢气浓度一旦超过爆炸下限就会发出响声进行报警。 2.2.3 氯气
氯气(英文名:Chlorine ,CAS号:7782-50-5)是黄绿色的气体、带有刺激性分子量为70.906,气味的气体,主要用于消毒,制农药,制盐酸等。其分子式为Cl2,当为气体状态时密度为2.980kg/m3,液体状态时密度为1562.5kg/m3。主要危险性是生物中毒。
人体吸入的氯气后可与机体内的水反应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会对粘膜和呼吸道产生破坏作用,易引发肺炎等疾病。由于氯气有刺激作用使气管内平滑肌痉挛阻碍正常呼吸,造成缺氧;一旦较高浓度氯吸入机体后,会造成心率加快。
工作时要穿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以及化学防护服。装载氯气的钢瓶存放地要低温干燥,不能与其他化学物质共同存放,使用中的钢瓶应放在通风环境良好的区域。用氨水检查氯气设备和管道的密闭性。大多数氯气事故发生是因为阀门等处泄露,慢慢腐蚀了阀门从而造成重大泄漏。因此储存氯气的钢瓶要定期检修更换。
主要利用其高燃烧性和还原性,分子式为H2,分子量为2.016 。熔点-259.2ºC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论文】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