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
危险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为基础分别计算特殊物质的危险值(一般工艺危险值和特殊工艺危险值),再通过一定的运算得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对装置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的一种评价方法[11]。
道化学法的评价首先是选取工艺单元。本研究根据聚氯乙烯的生产装置的工艺条件,工艺单元中的危险系数及其数量,评价方法,确定评价单元的原则,以及危险度评价结果等,选取的工艺单元是聚氯乙烯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即氯化氢合成单元、乙炔生成单元、氯乙烯合成单元和氯乙烯聚合单元。
其次进行评价单元危险系数的求取以及火灾爆炸指数计算。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单元求取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并按F3=F1×F2计算出工艺危险系数(F3)。然后再按F&EI=F3×MF(物质系数),计算出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表2 火灾,爆炸指数(F&EI)及危险等级表
危险程度
最轻
较轻
中等
很大
非常大
第三进行评价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计算。根据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值查表2-2,可确定单元危险程度等级。当危险级别为很大或非常大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12],必须采取一些安全措施,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频率。这些安全措施对评价单元给予一定补偿,应进一步进行补偿评价。安全措施分为工艺控制、物质隔离和防火范围三类,其补偿系数分别用C1、C2、C3表示。根据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评价装置单元采取的安全措施选取补偿系数C1、C2、C3,并按式C=C1×C2×C3,求出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第四进行火灾,爆炸时暴露区域面积、危害系数、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和单元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及其补偿后危险等级等评价单元危险分析数据的汇总。①火灾,爆炸时暴露区域面积计算:暴露区域表示单元内的设备将会暴露在本单元发生的火灾或爆炸环境中的区域,暴露区域面积S=πR²,其中R为火灾,爆炸时影响区域半径(暴露半径),暴露半径R=0.84×0.3048×F&EI(m)。②危害系数的确定:危害系数是根据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来确定的,它代表单元中物料泄漏或反应能量释放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综合效应。③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表示在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以后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实际MPPD是由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与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的乘积得到的。④单元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及其补偿后危险等级计算:F&EI=火灾,爆炸指数×安全措施补偿系数,根据得出的数值确定危险等级。 2.4.2 乙炔发生单元的道化学法分析
(1)评价单元危险物质系数及危险特性情况如表3所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论文】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1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