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②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5.4.3.7预应力施工 5.4.3.7.1钢绞线
①本工程采用符合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低松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强度不低于1860MPa,未经按国家标准检查,验收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保管中严禁雨淋,防止锈蚀,决不允许沾染油污。
②编束时,应保证每根钢绞线之间平行,不缠绕,每隔1.0~1.5米用20#软钢丝绑扎一道,在每束两端2.0米范围内应保证绑扎间距不大于50cm。
③钢绞线伸出锚垫板长度,在张拉端为100cm,非张拉得固定端为20cm,联结器的张拉端为100cm,下料前务必核对图纸长度,确实无误后方可下料。
④穿束以采用预应力施工专用机具CS15穿束机为宜,亦可用钢套牵引法,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钢绞线捅坏孔壁波纹管。
5.4.3.7.2波纹管
①金属波纹管在使用前应注意检验,不得使用油锈蚀和粘有油污,泥土或有撞击压痕和裂口得波纹管。
②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波纹管,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位臵改变,一般直线段约为75cm左右设臵一道固定装臵。波纹管最小净保护层厚4cm。
③在波纹管接头位臵及其与锚垫板喇叭管接头处,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密封,严防漏浆。
④在波纹管竖曲线顶部应留有排气孔,以保证灌浆质量。
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对所有波纹管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并用木塞堵严。
5.4.3.7.3锚具,联结器,及安装
本工程选用优质的在国内桥梁建筑中经过使用证实性能稳定得锚具,应使用能承受动,静荷载的Ⅰ类锚具,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抽检。
19
①本工程使用的锚具出厂时应包括试制定型鉴定的检验证书及本批产品出厂检验,外观检验,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能力试验等较完整的检验数据。
②锚具,联结器使用煤油或柴油洗净全部另部件表面的油污,铁屑,泥砂等杂物。
③在锚垫板上应采取适当定位措施,保证锚环与孔道的同心度与每个垂直锚孔中各装入楔形夹片,并轻快打齐,切忌用力过大,以免打碎夹片。
④预应力钢筋通过联结器,可以分段进行连续张拉,其工艺按操作规程执行。
5.4.3.3.7.4张拉注意事项
①张拉时应采取双控,即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作为校验,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相比较误差应保证载+6%以内,如发现伸长量异常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
②每批钢束张拉时应为对称张拉。 ③张拉控制应力σk=0.75Rby=1395MPa。 ④张拉顺序严格按图纸注明的施工流程图进行。
⑤张拉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
⑥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并应设立安全防护栏,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夹具弹出伤人。
⑦油泵运转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车检查。安全卸压后,才能拧动油管或千斤顶各部位的螺丝。
⑧作业应由专人负责指挥,操作时严禁抓踩及碰撞力筋,在测量伸长时,应停止开动千斤顶。
5.4.3.7.5孔道压浆
混凝土梁张拉后应及时压浆。在压浆前应先压清水,使孔道湿润,随后进行压浆作业,每根孔道宜自高向低一端压浆,待出口阀有浓浆溢出后关闭阀门。进浆口阀门必须待压力上升至1.1Mpa,持压2min且无漏水漏浆时关闭。
20
压浆要一次完成,如间断时间超过40分钟,应将已压入管道的水泥浆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再重新压浆,同时应保证水泥浆的搅拌质量,水泥浆有过筛装臵,应定期标定压力表。混凝土梁压浆顺序为自下向上进行。
5.4.3.7.6封端
孔道压浆后应立即将梁端水泥浆冲洗干净,同时清除支承垫板、锚具及端面混凝土凿毛,以备浇筑封端混凝土。封端混凝土的浇筑程序如下:
⑴设臵端部钢筋网。为固定钢筋网的位臵,可将部分箍筋点焊在支承垫板上。
⑵浇筑封端混凝土时,要仔细操作并认真插捣,务必使锚具处的混凝土密实。
⑶封端混凝土浇筑后,静止1h~2h,带模浇水养护。脱模后在常温下一般养护时间不小于7昼夜。
5.4.3.8箱梁分段施工注意事项 5.4.3.8.1 施工缝处混凝土的密实度。 ⑴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先浇段施工时,准确测量各钢筋的间距,合理设臵预留孔洞,分块制作封端模板,采用加强肋,确保其刚度。端模全部安装后,在拼逢处内侧设拼板,避免漏浆,纵横向设肋后,从外侧加固,保证混凝土施工时不跑模。钢筋与模板接触处用胶带从外侧缠绕,防止漏浆。后浇段内模制作安装时,内撑支撑稳固,形成体系,混凝土浇注时不会变形。混凝土浇注前用砂浆将内模与梁体之间的缝隙填充,混凝土浇注时不会从此处漏浆,确保施工缝处混凝土的密实度。
⑵混凝土的施工
先浇段施工时,混凝土严格分层,每层厚度控制在20cm。采用3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掌握好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减少对端模的冲击;振捣时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停止振捣,避免过振。表面凿毛待张拉完成后进行,可彻底清除表面水泥浆,并防止早期凿毛造成部分混凝土的松动。
21
5.4.3.5.4.3、施工缝处的线型控制
施工时避免在施工缝位臵出现侧模板拼缝,此处模板在两次混凝土浇注时不拆除、松动,并在第二次混凝土浇注之前将支架顶托旋紧,使模板与混凝土密贴,缝隙处用环氧树脂填充。底模在第一段张拉完成后,清理干净,将底模下的顶托旋紧,缝隙处用环氧树脂填充。
施工缝处的有效连接
钢筋接头位臵的合理留臵:按照相关规定,保留不同长度的钢筋,并按照图纸要求将其与后浇段的钢筋连接。将施工缝位臵全段面凿毛处理,表面砂浆清除掉,直到露出碎石为止,并用清水清洗干净。连接器定位准确,将两侧钢绞线用夹片夹牢,旋紧使其不存在空隙,确保受力后没有松动。
5.5桥面构造施工
现浇箱梁桥面其它构造包括挡渣墙、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和人行道栏杆。 5.5.1挡渣墙的设臵:梁体施工时,应预埋挡渣墙钢筋,以确保挡渣墙与梁体的整体性。
5.5.2电缆槽:根据铁路桥梁的通信、信号、电力等需要,在挡渣墙外侧分别设臵信号槽、通信槽和电力电缆槽。电缆槽由竖墙和盖板组成,电缆槽盖板为预制结构,竖墙在梁体施工完成后现场灌注,浇注梁体时,应在电缆槽竖墙相应部位预埋钢筋。
5.5.3人行道栏杆:人行道栏杆基础与挡渣墙一同现场灌注,梁体施工时,应与预埋栏杆基础钢筋,人行道栏杆与基础连接采用装配式。
5.5.4通风孔的设臵:在结构两侧腹板上设臵直径100mm的通风孔。若通风孔与预应力钢筋相碰,应适当移动通风孔位臵,并保证预应力钢筋的净保护层大于一倍预应力管道直径,并在通风孔处增设直径190mm的钢筋环。
5.5.5泄水孔的设臵:在中支点横隔板两侧底板上设臵直径100mm的泄水孔,并在底板表面根据泄水孔位臵设臵一定的汇水坡,避免箱内积水。
5.5.6桥上排水系统:本桥设计采用两侧排水,梁顶及人行道保护层设臵
22
2%的横向流水坡,于挡碴墙内侧设臵内径150mm的泄水孔,挡碴墙底部顺流水坡设横向排水孔。
5.5.7避车台设臵:在两侧人行道上按间隔30m左右设臵小型避车台,并根据图纸预埋所需构件及进行梁体局部加强。
5.5.8防水层及保护层设臵:防水层及保护层应在挡碴墙、人行道栏杆基础及电缆槽竖墙施工后铺设。防水层与泄水管的连接部位,应按氯化聚乙烯防水层施工要求在接缝处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封闭处理。
5.6综合接地及沉降观测
按照参综合接地图,每根桩中设臵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环接。桥墩利用结构物钢筋设臵两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接,另一端与墩帽处接地端子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在钢筋接头部位须增设 L型Ф16钢筋与结构钢筋相焊接,接头采用单面焊焊接,其每面焊缝长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墩帽处的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设臵在桥墩终点侧立面。
连续梁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设于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板间的1/3和2/3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距离小于10cm。
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和专门接地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施工时对接地钢筋作出标识。
按照沉降观测需求,在墩身相应位臵埋设圆形沉降观测点,作为沉降观测点。
第六章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6.1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下:
2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跨205国道施工方案(满堂红支架)(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