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任何人都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新闻出版不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受任何强制;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论”的传播必须同样地得到保证。
3.不同:首先是背景不同,社会责任论是进入20世纪后,媒介垄断日益严重,“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情况发生严重冲突,营利动机驱使信息传播日益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的情况下提出的。而自由主义规范理论,则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提出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的基本假设;约翰〃密尔《论自由》凸现表达自由的重要性;《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定了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的实现和巩固。此外,两者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强调的重点不同。社会责任理论突出强调了媒介的社会责任和受众的权利,而自由主义规范理论则极端强调了媒介的言论出版自由的重要性,突出了新闻从业者的权利。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自由主义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社会责任论是对这种变化的反应,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五)新闻职业理论的内涵:
又称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新闻职业伦理在狭义上指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职业理念)及其外化的新闻业自律规范体系,广义上也包括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在新闻业的内化。
(六)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构成要素:
1.职业理念——这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 35 - / 98
国际(《国际新闻职业道德信条》)标准是要求“献身于公共利益”;我国(《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2.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3.职业纪律——国际上的要求主要有:公平获得新闻素材;保守职业秘密(秘密新闻源);杜绝有偿新闻等。
4.职业责任——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七)我国传媒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1.原因:
①体制转型——中国传媒长期以来是党政权力机关的一部分,从业人员“公权力”意识明显,在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充分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权力寻租”现象;
②商业利益——传媒成为市场经济下经济利益的单元,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淡化了职业操守;
③内部组织——现行传媒体制内部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
④记者岗位聘任违规和人员流动率过高——新闻从业人员生存环境令人忧虑。
2.对策:
①新闻从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意识,采访报道并不是“权力”,以此来谨防商业主义对新闻业的侵蚀,明确职业价值的底线,同时要防范“权利”向“权力”的转变;
②确立传播是“分享”的信念,在满足传播者需要的同时更满足受众的需要;
③改革传播内部的体制,真正地将采编与经营分开。
- 36 - / 98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历年试题:
09年,麦克卢汉(名词解释);
09年,你知道有几种把关人模式理论?请简略介绍它们的理论要点,并从这些要点出发,谈谈你对当代媒介行为的理解;
09年,简述“新媒体”(主要指伴随卫星通信和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的主要特征;
10年,媒介即讯息(名词解释);
11年,把关是传播学的一大范畴,最早提出把关这一概念的就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心理学家卢因。卢因之后,许多研究者受把关概念的启发并继续深入开掘。从而发现了许多很有意义的问题。请你清理从卢因到怀特再到麦克内利和巴斯关于把关人范畴研究的理论脉络;
12年,论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与局限性; 12年,根据“把关人”的相关理论,根据大众媒介在信息生产和传播中“把关”的标准以及“把关”过程的实质来谈谈这些微博事件。 (一)简答题:传播媒介的两层含义。(厦门大学,2004年)
【参考答案】
1.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即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它包括:语言、文字、书籍、电报、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播机构。它包括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
2.这两种含义指示的对象和领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一种意义上的媒介,都
- 37 - / 98
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二)麦克卢汉(名词解释):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国际传播界最知名,也是争议最大的学者,被西方传播学誉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麦克卢汉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涉足现代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他出版了《哥德堡群英》、《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和《媒介即讯息》三本书,在这三本书中他用文学化和比喻性的语言阐述了其媒介研究的主要观点,如“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等。他开创了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研究传统,成为媒介生态学理论的先驱。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对我们认识媒介工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其理论也带有技术决定论的倾向,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和片面性,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 (三)媒介即讯息(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在其著作《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不是内容的表述,而是媒介自身。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他的“媒介即讯息”观点主要是通过功能和效果两个层面来阐明的。在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层面上,他认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在效果层面上,他认为一种新的媒介的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是什么样的讯息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介本身就代表着某种时代的信息,媒介就是讯息。 (四)地球村(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由于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用部落化(口头文化)、脱离部落化(拼音字母和印刷)、重返部落化(电子媒介)来隐喻人类传播史。他认为:在口语文化时代,人的五官可以同时受到刺
- 38 - / 98
激,感官处于平衡状态。而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兴起冲破了部落文化中的感官平衡,使视觉功能凌家于其他感官功能至上,人们也养成了单独阅读和思考的阶段,这促成了行为与思考方式的个人化发展,他把这称为人类社会的“脱离部落文化”阶段。而电子媒介的出现,成为人类脱离部落文化以来的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和“感官平衡”重新恢复的工具,使得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广播、电视、卫星等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传遍全球,世界变成一个村落,即所谓的“地球村”。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大大加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结构要素形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地球村”的概念正确地指出了当今世界信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五)简答题: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武汉大学,2002年)
【参考答案】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也是争议最大的学者,西方传播学者称他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麦克卢汉媒介学说包括四个观点:
第一,“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了新的社会行为的类型,因此,媒介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第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
- 39 - / 9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传播学(个人笔记,仅供参考)(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