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做好工作过程考核、工作效果考核,加大工作绩效奖励力度。
(二)师德建设提升工程。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积淀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来抓,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潍坊市教师“十不”行为规范》要求,开展教师忌事忌语活动,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等现象,狠抓教师礼仪建设,从教师的穿衣戴帽、一言一行抓起,调整优化师生关系。
(三)家校联动建设工程。一是开展“学生和家长评教、评校”活动。学校每学年两次组织学生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生评价问卷,评价情况计入教师的“师德档案”,成绩作为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二是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家校合作。各校普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尊重家长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家校合作氛围。 利用博客、飞信、QQ、家访等信息平台,宣传教育发展,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发展情况,设立校长信箱、班级悄悄话信箱,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育合力。三是深入开展“百名教师大家访,教育形象传社会”活动。发动全体班主任、教师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活动,要求每位班主任写出家访日志,提倡教师写家访日志,将学校的温暖与教师的问候送给每一位孩子,也将教育的良好形象传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角落落。
(四)校园安全责任制健全工程。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办好教育、让孩子们“上好学”的基础和前提。我校建立健全《关于学校管理人员值班要求的安排意见》,明确带值班人员并实行带班领导负总责、值班主任包抓制度、午查休晚查宿制度,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安安心心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并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校园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都要通过文件
11
等形式,具体明确各部门在校园安全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并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体系。
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
一、学校三年发展总目标: 在学校发展中,坚持以教学效能的提高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与教学改革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创新。调动和利用一切办学资源,在“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力争通过学校三年的努力,把我校建成三满意学校(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达成“一年促发展,二年见成效,三年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并建成商南县窗口学校”的短期目标,进而实现“陕西知名,商洛一流“远期目标。创建自己的品牌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标准完全中学学校之一。
二、分项目标、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培养名师——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面向课改需要,创新校本研修,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1、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一整套适应我校教师发展的培训方式,以“五个具有”作为鹿中教师发展的目标:(1)具有优秀的师德素养(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3)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4)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5)具有自觉的研究意识,逐步增加研究生教师的人数,力争培养一批县、市级名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建设一支敬业奉献、团结和谐、正派精干、结构合理、积极进取的学校行政队伍,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主要措施 ①开展师德建设
12
开展仁爱之师评选和事迹宣讲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师德讲座;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团结教师,树立一批师德高、理念新、业务强的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②强化教研组建设
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通过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研组为基础、以专家专业引领、教师行动跟进的校本教研机制。制定“优秀教研组建设计划”,从课程和教学改革、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教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和师德等方面综合评价教研组,三年内全校所有教研组成为合格教研组,争创一批县级优秀教研组。
③建设梯队培养机制 通过专家带教、教学论坛、课题实施、教学大赛等多种途径,为教师的发展搭建舞台,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展现才华,逐步形成“合格——成熟——骨干——名师”梯队型教师队伍。(1)专业培训。以重视和支持的原则,合理调配学校现有师资和经费,保证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增加教师学习的机会,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校际教研活动交流,特别考虑毕业班教师的交流。同时争取各类机会让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外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聘请外校的优秀教师及师校专家来校上课或介绍经验,扩大教师的眼界,发现不足。(2)校本研修。学校将大力加强校本培训课程的建设,继续完善学校自我开发的培训课程,规划“课堂教学的师生有效互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自身发展”、“新课程中的研究型课程”、 “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等一系列以学校长远发展为本的教师培训课程。围绕“有效教学”,找准教学薄弱环节,聚焦问题,拓展思维,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从反思问题寻找对策、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组室合作课题研究、建立愿景整体提升等几个层次创造日常工作和研究相结合的研修氛围。在此项工作收
13
效后将向周边兄弟学校辐射,共享教育资源。(3)青蓝工程。 学校现有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0%,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铺路子”、“搭台子”、“创牌子”、“压担子”等几种途经。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两名带教老师(教育和教学)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搭建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舞台,及时总结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事迹,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对那些具有良好师德和业务修养的青年教师委以重任,通过专家讲座、培训、公开示范课等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培训和研究。完善说课、听课评价标准,规范听课、评课过程,开展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示范课等系列活动,培养其尝试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亲身实践参与研究的能力,推动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尽快成熟。(4)名师工程。开展“名师工程”,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分层培训、讲究实效的原则,学校成立“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苏晓明校长担任,日常工作由教导处负责,设立名师培养与科研补助经费,鼓励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打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环境,建立名师培养对象的确认、培养、考核和管理制度。在整合新教材、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开设校本课程、实施课题研究、创新德育思路等方面鼓励教师勇于挑战、自主发展,使得学校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担当课改学科带头人,并以此带动和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
(二)培育英才——精心培育厚德博学、可持续发展的诚善学生
培养诚善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主管理、特长彰显、心智健全、合格发展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使每一个从鹿城中学走出的学生,都能用诚和善成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14
1.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名人思想教育,道德讲堂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法律纪律意识、文明意识,让“厚德博学”成为学生们心灵的一种自策,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成为诚善型学子。
2.形成自主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促进学生成长新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树立自主的意识,在各种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创造让学生自主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达到自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成就其独立的个性与思想,为创新精神的形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与营养。
3.树立生命意识,保持健全人格。通过各种活动和载体,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尊重自己,懂得生命来之不易,树立“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尊重别人,明白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重要性,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分享;尊重自然,知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给予的一切,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对生命意识的思考中学会选择,学会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三)创造一流——走内涵发展、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子 1、目标:我校高度重视办学特色,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制订了《特色工程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形成了课堂教学与特长辅导、兴趣班(组)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本框架,不断提高学校的艺体教育水平与质量。
2.主要措施
①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坚持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激发潜能”为原则,以“能力”、“创新”为核心,以构建“艺体健美特色”为目标,将认真制订第二课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鹿城中学中学三年规划(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