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 图文(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2011-2030年)说明书

平米。医院现有编制床位38张,2009年门诊量达5万多人次,住院病人1400人次。

用地规划布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的精神要求越来越高,对文教卫体的需求增多。规划中在各组团都按规模要求配置学校、幼儿园,配置文化设施,并结合学校设置一定体育设施,完善、改建现有医院设施。

至规划期末,文化娱乐用地面积17.482公顷,教育用地面积1.496公顷,医疗用地面积0.436公顷,体育用地面积1.272。

5、生产设施用地

现状老镇区大别山旅游公路东侧惠涛药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用地面积约为6公顷。规划将惠涛药业的生产区搬迁,保留中药材种植基地并适当扩大规模,并布置相应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至规划期末,规划生产设施用地7.612公顷。

6. 物流仓储用地

现状镇区没有专门的仓储用地,规划结合生产设施用地的布局以及临大别山旅游公路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大别山旅游公路以西,惠涛药业以南地段集中布置物流仓储用地,便于服务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储藏、运输需要,且凭借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作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货运中转枢纽。规划物流仓储用地将达到4.214公顷。

第十六章 中心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16.1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1)镇区绿化依托大别山自然风景林地,达到“视”的效果,但没有达到“赏”和“游”的深度。

(2)滨水绿地建设滞后,对城镇地形高差起伏较大的因素考虑不足,没有充分反映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特点。

(3)缺乏公共绿地,绿化建设与旅游发展不相适应。

16.2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16.2.1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环境。 (2)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城镇居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3)规划城乡一体、具有国家旅游名镇特点和大别山地区特色的绿化体系。 (4)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色网络,优化系统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16.2.2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从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将镇域内的农业生态区、自然植被生态区及镇区绿地系统融为一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形成完整有机的生态网络。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道、界、区、节、标五大结构要素组织起来的城镇结构最具识别性,最能唤起人们对城镇的印象能力。绿地是构成城镇五大结构要素的有机组分,对创造可识别的城镇空间结构和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此,将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与城镇五大结构要素的建构有机整合,不仅利于创作有特色的城镇景观,而且有利于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保护并恢复城镇生物多样性,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种措施的应用,维持自然生态和城镇生态平衡,为众多的生物物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载体,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

(4)乡土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根据九资河镇自然地理、气候、土壤、城镇性质等条件选择树种,采取乡土树种与经过长期栽培实践,生长较好的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以适于九资河镇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

16.2.3规划目标

九资河镇绿地系统应确立起与国家旅游名镇的生态化相匹配的发展目标,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态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发展高效的宜游景观。

①近期:优化绿地系统结构,充实公园绿地内容,完善风景林系统,整体式提升镇区的绿地品质。

②远期:结构合理、显山露水、和谐共生、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生态园林型旅游名镇。 ③远景目标:具有自我生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最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旅游名镇。

16.2.4规划布局

在镇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规划着眼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对生活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愈来愈重视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因而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 的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成为设计的宗旨之一,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将集中绿地融合到每一个庭院环境中,营造诗意空间;另一方面,设计过程中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九资河位于山区,用地紧张,旅游服务区人流密度大,对于九资河设计有别于一般城镇绿地设计,充分利用山区山体绿化,适度降低用地内绿地率,以期达到自然与人工对比与互补的效果。构筑“城林交融,山水相依”的绿地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一环的绿地景观格局,一核即破石脑风景区,一环为四面自然山体与滨河绿带形成的绿色生态环。

至规划期末,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0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达到35.3平方米,绿地率达

31

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2011-2030年)说明书

32%。

16.2.5绿地系统建设措施 1、积极宣传措施

运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加全镇人民的绿化意识,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利在千秋的建设工程。加强园林绿化技术和科普教育工作,在总体规划的风景区和公园绿地,采用栽植公益林和纪念林等多种形式,使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到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中去。

2、法制保证措施 ①加强绿化用地管理。

②公园绿地的建设,必须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的详细规划及施工设计。 3、组织管理措施

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力量。

把绿地建设纳入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固定资产计划中。加强领导,层层建立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

4、资金筹集措施

①加大投入、广开渠道、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开发投资,确保城镇绿化建设资金来源。 ②省道、县道的绿化应积极争取省、市、县资金支持、项目支持。

③农田林网、林地、部分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与水利、农业、林业发展规划相协调,由其所属部门负责投资、实施和管理。

④要求在城镇各项基本建设投资中,包括不小于5%的绿地建设资金。 ⑤发动各行各业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4、苗木供应措施

加强九资河镇苗圃、花圃的建设,建立系统的苗圃基地,根据城镇需要定向培育不同规格的树木花草,引进良种,定向选优。

5、奖励机制措施

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采取“谁建设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对于下述情形者予以奖励:建2h㎡以上公园、建造屋顶花园、公共建筑前广场绿地、开放单位附属绿地、共享居住区绿地。

建全园林绿化建设奖励评比机制,按年度评选“园林式单位”和“绿化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绿化积极性。

第十七章 中心镇区景观系统规划

17.1景观现状特色

九资河镇通过仿古改造,形成了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与镇区内的“清山绿水”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独具地方文化内涵的建筑风貌,成为九资河镇人文景观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镇域内的曲折多变河流、连绵不断的山体、风格各异的自然风景点,构成了九资河镇“依山傍水,城在林中,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

但现状还存在问题。九资河镇依托大别山,建设发展很快,但在规划以及管理上相对滞后,导致房屋建设无序,旅游服务设施、公共设施不配套,河道景观人工化趋势以及污染程度日益加

剧。

17.2景观规划原则

(1)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

九资河镇镇域内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历史遗迹, “山”、“水”是九资河镇最为重要的两大自然景观因素,镇区的仿古改造应成为具有保护护价值的人文景观因素,以及如“鸠鹚石刻”等的历史遗迹,都是具有保护价值的景观因素。“山”、“水”、“徽派建筑”三者之间的融合,应成为九资河镇景观风貌的灵魂,故九资河镇景观风貌规划就是“秀山、名水、徽派建筑”的创造。

(2)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具有鸠鹚文化特征的九资河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只有将现代文明融入自己的本根文化之中,方能不但汲取了养料,又保持了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在景观规划风貌中,应结合传统文化中健康向上的内容,重塑现代城镇生活。

(3)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九资河镇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中存在着需要长期保留的稳定部分,又存在着迅速演化的变动部分,这两者始终是互为矛盾又互为依存的。一个有魅力的城镇,一定有它的历史地段、历史感。尊重历史文脉,有助于承前启后的正确发展。基于此,愈是在高速现代化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愈应透过功利主义的浮躁,认识历史文脉的潜在价值,树立保护恢复的意识。

17.3景观系统规划目标

塑造“精巧、雅致、生态、徽韵”的城镇特色,提升城镇的风貌和景观品质。

突出青山秀水为主题的自然人文景观,弘扬徽派建筑文化,有效控制建筑体量、尺度和色彩。

17.4镇区总体艺术布局

17.4.1总体构思

从山区特征出发,在强调镇区内部步行主轴空间及中心节点景观设计的同时,注重动线景观

界面的形象塑造(尤其是行车过境界面)和空间围合开闭的营造,以及聚落形态的层次刻画。以不同的景观视廊串起整个区域内的各景观视点。综合利用边角空间,强调细节、韵律、视线引导,

32

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2011-2030年)说明书

形成统一、和谐、不乏变化的城镇景观。

17.4.2空间形态

在空间围合上,强调车行道路沿街界面的连续,并在适当部位设开敞空间,形成视线通廊。 17.4.3景观细部设计

东部入口雕塑:在罗九公路和大别山旅游公路交汇处结合客运中心,设一标志性雕塑,起到迎来送往的作用,一来作为进入天堂寨旅游区的序曲,二来体现九资河镇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同时传达鸠鹚文化的神韵。

西部入口雕塑:在大别山旅游公路进入镇区处结合地形设置一标志性雕塑,同样起到迎来送往的作用。

观景台:利用大型建筑物屋顶,结合人行道、镇区山体制高点,设置屋顶花园、牌坊、观景亭,在远眺山景的时候起景框的作用,远近有序。

广场:分别在仿古改造区和旅游服务接待区,布局文化广场,利用历史人文场景主要元素,辅以绿化、铺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集聚空间。

街头游园:在山体的衬托下,小径、雕塑、座椅、花坛成为街头游园的点缀,同时也成为道路对面街区入口的对景。

鸠鹚河滨水步道:曲折的岸线,传统的铺地,婆裟的树影,多姿的建筑,勾勒出度假区的休闲与惬意。

17.4.4建筑形式、控制层高

建筑形式、风格应以徽派建筑为主,展现以鸠鹚文化为主题的小城镇景观,建筑高度应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十八章 中心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18.1规划原则

(1)结合现状基础,提高对外交通的通行能力,保障过境公路的畅通; (2)规划城镇内部畅通路网,并注重对外的联系和衔接; (3)充分发挥道路对城镇土地开发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4)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内的道路结构系统道路等级,确定合理断面。

18.2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是九资河镇唯一对外交通方式,两条主要对外公路:罗九公路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大别山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因此应充分利用周边省级以及县级公路,以出口公路等级划,镇级公路

网络化为目标,构建便捷、多层次对外交通网络。加强对外公路与镇区内部干路系统的衔接,做到进出快捷、方便,同时,将快速过境交通尽量引至镇区边缘,减少外界交通干扰。

规划以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形成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保留对外公路4条:至安徽公路、大别山旅游公路、罗九公路、张胜线,相应提升至安徽公路为二级公路,提升张胜线等级为三级公路;并在河西畈旅游服务接待区设置客运中心。

18.3客货运枢纽规划

18.3.1客运枢纽规划

规划随镇区规模的扩展,并结合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服务接待基地的建设,规划在河西畈新建客运中心,作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集散交通枢纽,同时兼具镇区的客运枢纽,占地面积1.0公顷。

18.3.2货运枢纽规划

依据规范要求,城镇货运交通规划应组织储、运销为一体的社会化运输网络,发展货物流通中心。镇区货运枢纽规划采取集中原则进行布置,结合用地结构布局,在仿古改造区(老镇区)结合仓储物流、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布置一处货运站,占地面积1.0公顷。

该货运站区位优势明显,使得货物流通更为便利。首先,远离了重要的旅游区,避免了货物集散地运输所产生的噪音、尾气等对旅游区的

污染,不影响环境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地处大别山旅游公路旁,与三大片区的联系紧密,并且通过交通干道与镇区外部和内部各片区有着便捷的联系,不会影响到配送活动的开展。

18.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8.4.1现状概况

镇建成区范围内的道路共有6条左右,鸠鹚大道、僧塔寺大道、徐寿辉大道等构成主要道路骨架。道路用地面积10公顷,占镇区建设总用地的11.8%。镇区老街由于历史原因,道路质量较低,多为水泥质路面,现正在进行刷黑工程,路面形式以一块板为主。镇区道路普遍狭窄,有待改善。

18.4.2路网形式与道路等级

规划以自由式网络形式为主, 局部方格网与自由式网络相结合,形成小循环。提高片区现有道路等级,加强片区之间联系。镇区内采用“主干路、干路、支路”体系。道路线形结合地形,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道路走向尽量与远山相呼应,形成对景。

仿古改造区大部分为老镇区,由于现状建设用地密集,造成旧有的路网格局系统不分明,道路网络残缺不全,本次规划考虑更长远发展,着手理清盘顺旧城路网系统,并新增几条主干道和生活性次干道,作为老城区路网骨架,配合密集支路,形成较为完善的老城区道路系统。考虑老

33

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2011-2030年)说明书

城区现有街巷尺度,新增次干道多数控制为20m宽。

旅游服务接待区为规划的新建区,现状只有大别山旅游公路(即镇区的鸠鹚大道),其余道路还只是村村通公路,等级很低。规划在区内建设三横四纵的道路系统,三横为沿天堂河南北两岸的道路和笔架山路,四纵为联系三横的纵向道路。

鸠鹚复建区现状有一条低等级的道路通往大别山旅游公路(即镇区的鸠鹚大道)相连,规划改造提升该道路,另规划环形道路与环天堂湖道路相连,整体成环形道路。

镇区道路网控制情况一览表 道路等级 等级分类 控制红线宽度(m) 道路名称 交通性干道 20-25 鸠鹚大道、笔架山路、罗九路 干路 景观性干道 15-20 麒麟畈路、紫薇路、红叶路、河西畈路等 生活性干道 15-20 三圣路、僧塔寺大道等 支路 支路 12-15 徐寿辉大道、多云路、天堂湖路等 18.5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18.5.1停车设施规划

依据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九资河镇需建设两座停车场:河西畈停车场、老镇区停车场,用地规模分别为10000平方米和1000平方米。

规划在河西畈结合客运中心布局停车场,在老镇区和教军岗各设置停车场一座,并兼公交枢纽站。

18.5.2加油站

现状在罗九路和大别山旅游公路交汇处有加油站一座,规模较小,且占压道路红线,规划该加油站沿罗九路南迁并还应提升规模为二级加油站,另在老镇区鸠鹚大道东侧破石脑风景区布置加油站一座。

18.5.3旅游码头

规划在教军岗结合天堂湖布置旅游码头一处。

18.6公交设施规划

18.6.1城镇居民交通组织

镇区片区之间交通方式主要为公共交通,片区内部主要为步行交通,主要道路交叉口采用信号灯管理。

根据九资河镇用地布局结构特点,规划在河西畈布局换乘中心设立1个公交总站(内设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交管站,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在老镇区、教军岗各设立1个公交站(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根据线路客流性质和九资河道路现状,分线路配置相应的环保公交车辆。

通过常抓不懈的员工培训教育和规范管理措施的到位,为九资河镇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客运服务内容,包括:

公益公交—为九资河居民日常务工、商贸、学习、购物、探亲访友出行提供公益性服务; 旅游公交—为旅游散客往返于九资河景点、酒店提供出行服务;

环保公交—在公共交通客运过程中贯穿着各类环保举措(车辆尾气排放达到欧II标准,杜绝“跑冒滴漏”的油污污染,减少车辆喇叭鸣放的噪声污染,进行站场及车厢垃圾、维修保养废弃物分类管理,控制固体污染)。

18.6.2游客换乘交通组织

景区专线游览巴士采用固定线路、固定站场的城市公交的模式为主,旅行团队专包专租的模式为辅。设置河西畈换乘中心,前往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在河西畈换乘中心内换乘景区专线巴士进入景区。

第十九章 中心镇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9.1给水工程规划

19.1.1给水现状

目前,九资河水厂最高日供水量500立方,平均日供水量250立方,供水范围为老镇区片,供水人口3000人。

水厂处理工艺较为简单,七里河原水经提升泵站直接送入城市管网。 19.1.2存在问题

(1)镇区管网布置没有系统的规划,影响到供水质量。 (2)镇区管网所用给水管材质量不高,耐压性能差。 (3)由于受地形限制,未能形成环网,供水可靠性较差。 19.1.3用水量预测

分类用水预测法---将城镇用水分为1)居民生活用水;2)宾馆用水;3)工业企业用水;4)市政用水;5)未预见及管网漏失用水量五类进行计算。

1)居民生活用水:按室内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结合当地的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及生活习惯等,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近期为200L/人·d,远期270L/人·d。

2)宾馆用水:规划近期安排宾馆床位4700床,远期安排宾馆床位5700床。近期按接待能力300升/床/日,远期按接待能力350升/床/日。

34

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2011-2030年)说明书

3)工业企业用水:由于九资河以旅游产业为主,工业企业较少,按前两项用水之和的百分之十计算。

4)市政用水:按前三项用水之和的百分之十计算。

5)未预见及管网漏失:此项用水将消防用水包括在内,取前四项用水之和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经计算近期至2015年,用水量为4800立方米/日,远期至2030年用水量将达到15000立方米/日。

19.1.4水源选择及水厂规划

七里河上游没有水库,是季节性河流,枯水季节没有水源,鸠鹚河上游有中型水库一座关坎水库,水源有保障;天堂河汇水面积大,常年水量丰富。规划结合用地布局在鸠鹚河上游和天堂河上游分别布置水厂一座,日供水量规模分别为6000立方米/日和9000立方米/日。

19.1.5管网布置

镇区给水干管采用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布置形式,以建成供水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给水管网系统。

根据镇区的供水规模,设置最大的给水管管径为DN500mm,主环网管径为DN500mm~DN300mm,一般情况下枝状管道不大于DN200,户外最小给水管径DN100mm,进户最小给水管管径DN50mm。给水管建议采用UPVC管。

消火栓设置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米。与消火栓联接的水管不应小于DN150mm,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

19.2排水工程规划

19.2.1排水现状

目前,九资河无统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大多数排水管(渠)为砖砌暗渠,也有少量混凝土管。部分管(沟)因建设年代久远,损坏较为严重。整个镇区污水通过便沟、暗涵顺地势自流排入鸠鹚河、天堂河等河中。镇区内排水渠道淤塞较为严重,管网形成了新旧兼备、雨污合流、多头排放的格局。镇区污水处理厂正在筹建中。

19.2.2存在问题

(1)排水沟渠年久失修,经常堵塞,遇大雨时,街巷积水严重,影响通行。 (2)居民生活污水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渠、河溪,严重污染水体。 (3)整个镇区无统一排水系统。 19.2.3规划原则及标准 (1)规划原则

规划排水体制老镇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倍数取2,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制。

鉴于地形特点,雨水采取就近排放,就近入河。

加强污水的处理,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污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系统,改善城区水体环境。

近远期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规划标准

①雨水:镇区雨水流量计算采用黄石市暴雨强度公式: q=2417(1+0.79lgp)/(t+7)0.7655升/秒˙公顷 其中:设计重现期P取1年

雨水流量Q=ΨFq,其中:Ψ为径流系数,平均取0.7,F为汇流面积。 ②污水:生活污水量按平均日生活用水量的90?计。 19.2.4排水管网规划 (1)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镇区3个片区范围内沿街区道路,结合地形地势变化,分别组织污水收集,形成3个污水管网系统,将镇区产生的污水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重力流排放收集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厂的厂址布置在天堂湖畔、教军岗西。

(2)雨水管网规划

雨水管网布置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尽可能扩大重力排除雨水的范围,根据就近、直接的原则,以最短的距离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河流。

雨水管渠采用管道或暗渠,对于暗渠形式的雨水管每隔25~60米设雨水口。管道在改变管径、方向、坡度处,管道接汇处应设检查井。

19.3电力工程规划

19.3.1 现状及存在问题

镇区现状用电引自位于老镇区的35KV九资河变电站,九资河变电站变电站另有一条线路供电至天堂寨,电网的电压等级主要有10KV,电网靠一条35KV线路从系统受力。由于九资河及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电源均取自九资河变电站,致使九资河变电站的高峰负荷已超过经济运行容量。

19.3.2 规划原则

规划电网应满足经济性、可靠性与灵活性要求,做到远近结合,既能适应远期发展,又便于在现有电网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远景目标网络。

19.3.3 供电工程规划 1.用电量及负荷预测 (1)用电量预测

采用用电水平法进行预测: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九资河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 图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4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