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复习笔记
体布局的关系 布置方式 描述 工业区包围城市 分散在城市四周,按工业性质和污染程度均匀合理的布置在四周。城内有若干工业小区和分散的工业点 结合地形,与其他用地呈间隔式交叉布置。 优点 可以避免工业的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 缺点 但工业将城市包围,城市用地没有留出缺口,城市没有发展余地,或城市发展后又形成新的工业包围区 但要注意组织好交通,否则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扰 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
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 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工业企业不同的情况,分别考虑风向和河流上下游关系 组团式布置 群体组合式布置 根据规划布置意图将城市组成几个规划分区,每分区组团中,即有工业企业,又有居住区 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 污染、交通 在工业用地布置中,将工业用地 分为市区工业用地、近郊工业区、远郊工业区等,而使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镇组合形式来布置工业用地,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旧城工业
布局存在的问题 1. 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有些工厂,由于历史原因无集中用地,一厂分散几处,使生产过程不连续,生产管理不便 2. 缺乏必要交通运输条件 3. 居住区与工厂混杂 4. 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有的工厂侵占道路面积,造成马路仓库,影响交通和市容整洁 5. 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 6. 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 1. 发展生产,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我国城市中现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在可能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通过合理的技术改造、工艺改革,改善条件 2. 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小而全的生产体系,不利于组织大量生产,无法利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旧城工业改造必须与工业的专业化改组相结合 3. 工业改造必须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对易燃易爆及严重污染的工业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4. 街道工厂的调整地点,要便于居民参加生产劳动,对外迁工业的工人居住区和服务设施,必须妥善安排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 1. 留:原有工厂,厂房设备好,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的地段,而且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可以保留,允许就地扩建
同济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复习笔记
2. 改:包括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原有工厂,厂房设备好,且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有发展余地的地段,但对周围环境有影响,应采取改变生产性质、限制生产发展、改革工业等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的还可以改作他用 3. 并:规模小,车间分散的工厂可适当合并,以改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率。生产性质相同并分散设置的小厂可按专业要求组织成大厂,各个相同的生产车间亦可合并成专业厂。 4. 迁:凡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严重污染,又不易治理,或有易燃易爆的工厂,应尽可能迁往远郊;厂区用地狭小,设备差,生产无发展余地,或厂房位置妨碍城市重要工程建设的工厂应迁建;运输量很大,在城区内无法修建必要的运输设施(专用线、车库、工业港等)的工厂,亦可根据情况迁建。工厂搬迁费用较多,很多城市利用土地的级差地租来实现其搬迁。
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旧工业区的改建,一般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适当扩大用地;改善运输条件;改善环境卫生
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设置及其规模大小与城市的职能和规模相关联。即是某些公共设施(如公益性设施)
的配置与人口规模密切相关而具有地方性;有些公共设施则与城市的职能有关,并不全然涉及城市人口规模,具有泛地方性;有些公共设施兼而有之,如学校城市公共设施是以公共利益和设施的可公用使用为基本土特性。公共设施的设置,在一定的标准与要求控制下,可以由政府、社团、或是企业与个人来设立于经营,并不因其所有权属的性质而影响其公共性;城市公共设施按照它的用途与性质,决定其服务的对象与范围,同样不因所服务对象与范围的大小而失其公共性。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包含有建筑、场地、绿地及附属设备等。
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按使用性质分类
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业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类;医疗卫生类;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文物古迹类;其他类
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
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在一些大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级配置,还可能增加行政区级,或城市规划的分区级 其他分类
按公共设施所属机构的性质及其服务范围,可分为地方性公共设施与非地方性公共设施还可分为公益性设施与盈利性设施
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
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城市建设经济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一些大量性公共设施,指标确定的是否得当,更有重要经济意义。 公共设施指标的内容
指标是按照城市规划不同阶段的需要来拟定的。在总体规划时,为了进行城市用地的计算,需要提供城市总的公共设施的用地指标和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项用地指标在详细规划阶段,为了进行公共设施项目的布置,并为建筑单体设计、规划地区的公共设施总量计算及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必须有公共设施分项的用地指标和建筑指标当列有分区规划阶段时,还须按规划的深度要求,拟定相应的公共设施指标,以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
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需有相应的公共设施配套与支持;规模大小也影响公共设施的指标确定 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布局结构:公共设施的分布于城市的布局结构形态与方式有着对应的组构关系;在城市的功能与用地分级构成的情况下,通常公共设施相随地分级,而拟定级列的设置指标
社区建设与发展:尤其在居住社区,要充分考虑社区成员的构成特点与需求,在空间、环境、物质设施等多个层面给以支持与满足
指标确定的方法
同济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复习笔记
要从城市对公共设施设置的目的、功能要求、分布特点、城市经济条件和现状基础等多方面分析研究考虑 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确定(主要是与人口有关的学校幼儿园等) 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 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
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公共设施的分布在不同规划阶段,有不同的分布方式和深度要求
总体规划阶段:在研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总量指标和分类分项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公共设施用地的总体布
局,包括分类的系统分布,和公共设施分级集聚,组织城市分级的公共中心。按照各项公共设施与城市其他用地的配置关系,使之各得其所。在需要有公共设施专向用地规划时,须将分类分项公共设施,具体表明性质与用途进行布置。在总体规划阶段,涉及与居住用地相关的配置设施,一般只限于居住区及其以上级别的设施项目的布置详细规划阶段:则是按照规划地域的特点和深度要求,依据各法规与标准的规定,进行具体的公共设施项目布置
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一下方面 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 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包括:有重要地位的、有大量交通集散的、建筑体形硕大,形象突出的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布局结构和道路系统的规划。同时对组织城市的景观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主要公共设施在用地选择上:一是符合公共设施本身的要求二是城市规划对这类公共设施位置上的要求。 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包括市中心及城市地域等级与专业的中心系列。城市公共中心是居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这里集群有多种主要公共设施,为了发挥城市中心的职能和城市公共活动的需要,在中心往往还配置有广场、绿地以及交通设施等,形成一个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城市公共中心系列
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因公共设施的性能与服务地域和对象不同,往往有全市性、地区性、居住区、小区等相应设施种类与规模的集聚设置,形成城市公共中心的等级系列。同时,由于城市功能的多样性,还有一些专业设施相聚配套而形成的专业性公共中心。 全市性公共中心
是显示城市历史与发展状态、城市文明水准以及城市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地域。这里有全市性的行政、商业、文化等设施,是信息、交通、物资汇流的枢纽,也是第三产业密集的区域 全市性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应考虑
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
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公共设施应按交通集散量的大小,及其与道路的组合关系进行合理分布
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形式应,同时在选址与用地规模上,要顺应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一般有较完善的建设基础和历史文化价值,且在长期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过程中,已造成市民向往的心理定势,一般不应轻率的废弃与改造。
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充分利用地形与环境条件,结合建筑群落的空间与形体的结构,在土地价值与建筑强度上取得恰当的平衡,提高生态效应与自然度,重视承续地方文脉,体现乡土特色。
仓储用地
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并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
仓库的分类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仓库可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为 一般性仓库特种仓库 从城市使用的角度
储备仓库:保管储存国家或地区的储备物资。主要不是为本城市服务,屋子的流动性不大,但一般规模较大,对外交通要便利
同济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复习笔记
转运仓库:专为物质中转的作短期存放的仓库,不需作货物的加工包装,但必须与对外交通设施密切结合,有时也可作为对外交通用地的组成部分
供应仓库:主要的存储物资是为供应本市生产、生活服务的生产资料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这类仓库不仅储存物资,有时还做货物的加工包装
收购仓库:主要是把零碎物资收购暂时储存,再集中批发转运出去。
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地势高亢,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地下水位不能太高,不应将仓库布置在潮湿的洼地上。蔬菜仓库,要求地下水位同地面距离不小于 2.5m,储藏在地下室的食品和材料库,地下水位应离地面 4m以上
土壤承载力高,特别当沿河修建仓库时,应考虑到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 有利于交通运输
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
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
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岸线的需要
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
仓储用地与居住街坊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宽度标准
各类仓库至疗养院、医院、其他医疗机构的距离,增加 0.5~1.0倍 易燃和可燃液体仓库的隔离带
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小城市宜设置独立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
大中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为本市服务的仓库应均匀分散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系统结合起来
34 / 70
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 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 城市储藏货物 的特仓库类型 宽点、性度 质
300 全市性水泥供应仓库、可用废品仓库、起灰尘的建筑材料露天堆场 国家经100 济力量非金属建筑材料供应仓库、劈柴仓库、煤炭仓库、未加工的二级无机原料临时储藏仓库、 500平与人民米以上的藏冰库 生活水蔬菜、水果储藏库、 600t以上批发冷藏库,建筑与设备供应仓库(无起灰材料的),木材贸易和50 平 箱桶装仓库 仓库建筑在城市的布置与楼层比例
其他: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居民生
隔离地带 仓库容积 活习惯等
600立方米以上 600立方米以下
仓库用至厂区边界 地规模的估算 200 100 一般考至居住街坊边界 虑:估算近远期仓库货物的吞吐200 100 量 t:仓容吨位 =年吞吐量 /年周转次数
40 至铁路、港口用地边界 50 按照吞吐量再考虑仓库货物的年周转次
125 75 数,估至江河码头的边界 算所需的仓容吨位根据实际仓容
吨位中至不燃材料露天堆场边界 20 分别进入仓库或堆场的吨位比20 例,计算出仓库用地及堆场用地面积,计算时还要考虑仓库面积利用率、单位面积的荷重、建筑层数、建筑密度等仓库用地面积 =(仓容吨位 *进仓系数/(单位面积荷重 *仓库面积利用率 *层数*建筑密度)堆场用地面积 =[仓容吨位 *(1-进仓系数) ]/(单位面积荷重 *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用地面积即上述两面积总和一般以每人多少平米仓库用地面积,以及仓库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例来反映一个城市的仓库用地数量。
同济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复习笔记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的定义
用以栽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是构成城市自然环境基本的物质要素,同时城市绿地的质量也反映城市生态质量、生活质量、城市文明。 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2.有利于环境保护
a)防治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b)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c)减弱噪声强度
3.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
4.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
5.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6.有利于城市防灾
城市绿地的分类依据
其类型划分:须同城市规划用地分类的系列相协调。同时也要有利于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专项系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还要便于城市用地的建设与管理,并有助于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绿地的分类须同既定而现行的有关用地规划、设计的国际、法规和规范相协调,在分类的概念、功能用途和互比性等方面避免矛盾。 城市绿地包括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种绿化用地和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绿化地域。前者如公园绿地,后者指对城市生态、景观环境和休闲活动等具有积极作用的绿化地域 城市绿地就其所有权归属方面可分为
公共性绿地: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等管理,为公众使用的各类绿地。专用性绿地:指在机构或单位内部的绿地,归由该机构或单位管理和供部分人员使用的绿地,如工厂、学校、医院等内部的绿化用地私有性绿地:归属私人个体所有并享用的绿地,如私人花园或私有的苗木、花果种植用地、私有墓园等。
我国的绿地分类
见《居住区绿化规范》 城市绿地的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该三项指标,能以较全面的反映城市绿化的水平,同时也便于城市规划用地的计算与平衡。 1. 人均公园面积:对应于 G1各项用地,表明城市各类公园的设置数量与规模,从一个方面反映市民享用公园设施的水平。 2.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3.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是表示城市人口人均占有绿地的数量;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是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
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1. 城市的园林绿地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本地系统。通过绿地的系统规划与布置,促进人、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与共存,以优化城市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提高城市营运的机能,保护地域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维护和保障城市生态机制的良性运作,增强城市的自然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能。
同济 李德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李德华同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复习笔记(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