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
标、以上市时刻为决策变量的优化储存销售模型,应用非线性规划条件极值法给出了模型。赵立娥[19]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惩罚成本与物流管理费用四个方面分析了冷链物流成本,并建立了成本优化模型。刘璐等人[20]以水产品冷链信息为研究对象,将加工、仓储与运输信息分解成为事件与状态集合,并引入时间、温度信息设计数据结构对事件与状态信息进行定义与描述。采用状态与事件分离的描述形式,对决策信息进行操作规范与品质评价的判定。王汉君、王元元[21]运用协同选择理论和序参量计算模型,分析了食物冷链结构优化等问题。郝丹[22]则对国际水产品的冷链物流的优化进行了研究。
有少量的学者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预测了冷链物流的需求量,如兰洪杰、汝宜红[23]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奥运食品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李隽波、孙丽娜[24]以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为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冷链物流需求量的预测方程,运Eviews 软件进行检验。我们发现,尽管众多的文献运用了多元线性、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灰色预测等方法对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研究[25-26],但是针对冷链物流的预测研究却极为少见。
冷链物流的发展的不足一方面影响到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将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陈玥、郑焕燊[27]、周燕[28]、汪希刚[29]、刘斐斐[30]、邹毅峰[31]分别从不同侧面探讨了冷链物流中安全问题及风险的防范。
1.3研究内容与结构
本文利用第三利润源理论、分工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研究了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的不同之处,还有冷链物流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于某农产品(蔬菜)基地的冷链物流问题,所以很多问题是基于某农产品(蔬菜)基地的实际问题来
5
某蔬菜基地冷链管理策略研究
阐述分析的。在归纳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内容上共分为六部分进行阐述研究。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对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能的创新和不足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介绍部分。主要包括了对冷链物流概念的界定等有关冷链物流的理论基础,以及冷链物流的特征、体系、发展历程等内容。还主要介绍了冷链物流对于瓜果蔬菜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主要介绍了某蔬菜基地的一些情况。蔬菜基地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的大体状况。主要是从多个方面分析介绍了某蔬菜基地供应链的一些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分析了某蔬菜基地冷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层次性的解析了某蔬菜基地在冷链物流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是具体阐述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以及解决的迫切性。不仅如此,还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根源性所在,为之后的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目标。
第五部分针对于第四部分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某蔬菜基地冷链管理改善的可行性分析,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冷链物流管理改善的可行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建议与措施。不仅如此,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蔬菜基地冷链管理改善的保障措施,确保改善措施的可行性与执行性。
第六部分是总结前面的五部分,从理论基础到提出实际问题,再到给出对策建议,然后做出一个总的结论。以及根据自己给出的改善建议,预测未来蔬菜基地的发展状况和展望。
6
学士学位论文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文献回顾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归纳总结,在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找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统计年鉴、物流业发展报告中大量数据的引用,运用对比等分析方法,明确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条件及现状,主要结合某蔬菜基地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影响某蔬菜基地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
通过借鉴专家、学者的理论与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和他人实践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在具体的研究撰写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综合分析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7
某蔬菜基地冷链管理策略研究
2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
2.1冷链物流的基础理论
2.1.1冷链及冷链物流的概念
所谓“冷链”,主要是指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各种易腐、生鲜食物的新鲜和美味,在其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的整个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0℃-4℃的范围内以减少商品损耗,提高质量。“冷链”就是为保证这一过程实现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又叫低温物流。其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1.2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方面,除了包含上述物流定义中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它与通常所说的农业物流、农产品流通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1932年韦尔德和克拉克通过对农产品营销的运输、储存、标准化等职能的分析,揭示了物流可以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让人们对农产品物流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农产品物流的定义也更加准确。张敏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以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为目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农产品从
8
学士学位论文
[32]
收购到流通加工等一系列物理性流动。”李碧珍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为
了满足顾客需求,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是农产品的储存(常温、保鲜或者冷藏)、包装、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有机结合。”[33] 2.1.3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方昕设计了冷链物流概念模型图,将农产品冷链物流界定为为了达到
保证农产品长时间不腐烂、保持其营养价值不流失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低温状态下的物流链运送系统。[34]
根据冷链和冷链物流的定义,本文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定义为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运用低温冷冻等先进技术,使农产品从头至尾始终保持在低温的状态下,以达到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标。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冷链物流与农产品物流的有机合,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物流方式。
冷链的物流的发展要遵循3T原则:农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温度、储藏与流通时间、和耐藏性。[35]“3T”原则强调了流通时间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易腐生鲜农产品品质的保证有直接的影响,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此外,发展冷链物流还应遵守3P、3C、3M、3Q等物流原则,控制成本保证质量。
2.2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剂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冷链物流毕业论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