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2)熟悉胸部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见习教具】 (1)光盘。
(2)听诊器、直尺。 (3)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 【见习方法】 (1)观看体检光盘。
(2)教师示范讲解检查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正常检查方法,认识正常状态。
(4)用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示教典型体征,学习肺部各种异常体征。 【见习内容】
(1)胸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2)胸壁、胸廓与乳房: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的检查及异常的临床意义;正常胸廓外形及常见胸廓外形改变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乳房的检查及其异常状态的临床意义。 (3)肺和胸膜:
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叩诊:胸部叩诊的方法;正常肺界(主要为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语音共振及胸膜摩擦音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4.心脏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叩诊,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2)熟悉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期及其临床意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奔马律及开瓣音的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3)了解收缩期喀喇音的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 【见习教具】 (1)光盘。
(2)血压计、听诊器、直尺。
(3)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 【见习方法】 (1)观看体检光盘。
(2)教师示范讲解检查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正常检查方法,认识正常状态。
(4)用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示教典型体征,学习心血管各种异常体征。 【见习内容】 (1)心脏检查:
视诊:胸廓畸形:心前区隆起、扁平胸、鸡胸、漏斗胸及脊柱畸形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心尖搏动:心尖搏动位置、强度与范围的检查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负性心尖搏动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心前区搏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剑突下搏动、心底部搏动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触诊: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位置、范围的检查;抬举性搏动的检查及临床意义;震颤的检查及临床意义;心包摩擦感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叩诊:叩诊方法;叩诊顺序;正常心浊音界的检查,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
心律、正常心音、异常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2)血管检查:
脉搏:脉率、脉律、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强弱、脉波(水冲脉、交替脉、奇脉、无脉)的检查。 血压:血压的测量、正常范围及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静脉杂音、动脉杂音、周围血管征(枪击音、Duroziez 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5.腹部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腹部视、触、叩、听诊的检查方法。 (2)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见习教具】 (1)光盘。
(2)听诊器、直尺、软尺、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 【见习方法】 (1)观看体检光盘。
(2)教师示范讲解检查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练习正常检查方法,认识正常状态。
(4)用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示教典型体征,学习腹
部的各种异常体征。 【见习内容】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四区分法、九区分法)。 (2)视诊:腹部外形:腹部膨隆、腹部凹陷的检查及临床意义;呼吸运动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腹壁静脉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胃肠型和蠕动波的检查及临床意义;腹壁其他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腹部体毛、上腹部搏动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3)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及摩擦音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4)叩诊:腹部、肝脏、胆囊、胃泡鼓音区及脾脏的叩诊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及膀胱叩诊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5)触诊:触诊的方法。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及常见疾病的压痛点的检查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脏器触诊:肝脏触诊:触诊检查(单手、双手触诊法);触诊内容(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脾触诊:触诊检查;触诊内容(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压痛及摩擦感);脾肿大的测量法及临床意义;胆囊触诊:触诊检查;胆囊肿大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临床见习纲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