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m。两端转弯处要设置宽度不小于1.5m平台,长度为斜道宽度的2倍。其侧面和平台有三面临空处均应加设护身栏杆及挡脚板。每隔300mm设一道防滑条。
7、脚手架拆除应按施工方案进行,由专人负责指挥,拆除时设围栏,指定专人警戒。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8、脚手架内侧要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安全网片连接用尼尼绳作承绳,作业层外侧要有1. 2m高防护栏杆和180mm的挡脚板。作业层跳板下要有一道安全平网,下面lOm处还要设一道安全平网。外挑型钢和钢管要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CB/T 700)中的Q235-A级钢的规定。
七、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1、模板施工前要进行模板支撑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包括模板制作、安装及拆除施工程序,根据混凝土输送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实施。
2、安装模板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本道工序模板未固定之前,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模板的支柱必须支撑在牢靠处,底部必须用木板垫牢,不准使用脆性材料铺垫。沿立柱的纵向及横向应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4、为了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除按照规定加设市柱外,还应存沿立柱的纵向和横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5、支模时,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保证其受力合理。当模板高度在2m以上时,施工人员应在操作平台上作业;不足2m的,可在高凳上作业。不准站在模板上、钢筋上操作或在梁底模板上行走,更不准从模板的支撑杆上下和攀登。
6、绑扎钢筋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必须在操作平台上作业,施工人员上下必须在斜道上行走。不得在钢筋骨架上工作或上下攀登。浇注离地2m以上的墩和柱混凝土时,应在操作平台上作业,不得直接站在模板和支撑杆上作业。
7、大模板堆放应有固定的堆放架,必须成对、面对面存放,防止碰撞或大风刮倒。模板堆放要整齐,高度不超过1.6m。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通道口和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除物体。大模板拆除时,应注意模扳的稳定性,防止碰撞。
8、模板拆除前,必须确认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要求,经工地负责人批准,方可拆除。拆除模板时应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并有专人指挥。高处拆除的模板和支撑,不准乱扔。
25
9、拆除现场要有专人负责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拆模现场。
10、禁止拆模人员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防止发生人员坠落和物体撞击事故。
26
第五章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要点
隧道施工受空间的限制,也会常受地质、水文隐患的威胁,同时,由于人们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在狭小的洞室内中承受着噪声、有害气体、高温的影响,从事着单调、艰苦的重复劳作,身心健康长期受到压抑,自我防卫能力很容易降低,再加上风、水、电、机械和运输车辆与人争空间,因此,可以说自然的、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时刻威胁着作业者,因此必须加强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在隧道施工中,隧道施工安全必须在企业的安全技术、环境卫生、附属辅助设施、宣传教育四个方面的综合劳动技术水平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得到保证。对于穿越高地应山区,岩溶发育区,采空区等工程地质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隧道;浅坦、偏远、大跨度变化断层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长度3000m以上的隧道;Ⅵ、Ⅴ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隧道工程,还应由施工单位负责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一、 施工的危险源和可能造成的伤害
1、施工中的危险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洞内照明不足,机械对交叉作业人员造成的机械伤害,以及洞顶危石坠落撞击。 (2)通风设备不完善或风量过小,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及检测不及时,而发生中毒事故。 (3)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导致坠落。
(4)用电设备以及电线、电缆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5)隧道塌方、涌泥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 2、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伤残、死亡等。
二、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1、基本要求
(1)、施工场地应作出详细的部署和安置,出渣、进料及材料堆放场地应妥善布置,弃渣场地应设置在不堵塞诃流、不污染环境、不毁坏农田的地段。对风、水、电、路等设施作出统一安排,并在进洞前基本完成。
(2)、进洞前应先作好洞口工程,稳定好洞口的边坡和仰坡,作好天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致危及隧道的施工安全。
(3)、隧道施工的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将施工、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4)、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27
(5)、施工单位应建立进出洞人员登记制度,如实记录当天进出洞人员情况,并在隧道口安装进洞出洞人员监控设备,并对监控录像资料保存24h以上。
(6)、遇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按照先治水、短进尺、少扰动、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如设计文件中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必要时应进行超前钻孔,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2、开挖施工安全要点
(1)、开挖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合理确定开挖步骤和循环进尺,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工;开挖断面尺寸应符合实际要求;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录。
(2)、洞内严禁明火取暖或照明。
(3)、双洞开挖时,应根据两洞的轴线间距、洞口里程距离、地质条件及其他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法,掌握好两洞开挖的时间差,并采取措施防止后开挖洞开挖对先开挖洞轴壁产生不良的影响。
(4)、进洞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不得酒后作业,不得穿化纤衣服,不得穿拖鞋。上班期间不得在洞内玩耍、打闹。
3、洞内运输安全作业要点 (1)、运输车辆严禁人、料混装。
(2)、机械装渣时,坑道断面尺寸必须满足装渣机械安全运转,装渣机与运渣翻斗车之间不淮有人。为确保运渣车就位良好和安全进出,应派专人指挥。
(3)、运输车辆限制速度应符合规定。
运输车辆限速表(单位:km/h)
项 目 正常行车 有牵引车 会车 作业地段 10 5 5 非作业地段 20 15 10 成洞地段 20 15 10 (4)、车辆行驶时严禁超车;同向行驶车辆应保持20m的距离,洞内能见度较差时,应加大距离;车辆启动前必须嘹望与鸣笛;驾驶室不得搭载其他人员;车辆不得带故障运行。
4、支护、衬砌作业中的安全要点
(1)、施工期间现场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位支护定期检查。在不良地段,每班应指定专人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
28
(2)、严禁将支架放存虚渣或软弱的岩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3)、洞内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
(4)、对开挖后自稳性很差的围岩,或喷射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或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应及时采取加强临时支护措施。
(5)、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应定期观测,发现涧内和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缝时,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再施工。
(6)、对喷锚地段的危石应及时处理完毕,脚手架、防护栏杆、照明设施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7)、喷射机械定机、定人、定岗,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交接班制度,并作好记录。 (8)、加强对围岩进行动态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管理,科学组织施工。
(9)、拆卸钻杆时,要统一指挥,明确联络信号,扳钳卡钻方向应正确,防止管钳及扳手打伤人。 (10)、钢管内注浆时,操作人员应戴口罩、眼镜和胶手套。
(11)、衬砌台车下的净空应确保运输车辆正常通行,并悬挂明显的缓行标志。
(12)、衬砌台车走行轨中心线必须与隧洞中心线重合,两侧轨面在同一水平面;台车上不准堆放料具;工作台上脚手板必须满铺;混凝土两端挡头板安装牢冈可靠,不漏浆,灌注时两侧对称进行,不得使台车受到偏压;台车前后轮的相反方向应固定牢靠,防止位移。
5、通风、防尘、照明、排水、防火施工中的安全要点 (1)、隧洞施工的通风应设专人管理。
(2)、通风机运转时,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
(3)、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不准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边停留,不准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4)、风管与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50m。
(5)、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严禁在隧洞中使用干喷机。 (6)、应确保足够的照明度,凡不符合规定的照明灯及时换掉。
(7)、加强防尘、降温等环境卫生工作,改善洞内潮湿闷热的施工条件,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8)、风管口设在洞外适当位置,防止污染后的空气再回流进洞内。
(9)、通风机应装有保险装置,当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停机,且有适当备用数量。
(10)、如通风设备出现事故或洞内通风受阻时,所有人员应撤离现场,在通风系统未恢复正常工作
2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办法(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