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本着“为革命服务,为创作服务”的宗旨,对翻译作品选择归
化的策略。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必然要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诸多社会历史因素和政治经
济大环境层层包裹。这一时期也是受意识形态因素影响较大的时期。
第四章通过对张谷若 “地道的译文”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异化、归化均衡的原则,并探
讨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复杂因素,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的问题,更是会涉及到文化帝国、语言
霸权的的内容。归化异化之争不仅仅体现翻译策略或方法的选择问题,更昭示译者和理论研究者
持有的文化态度和译者所代表的特定文化所持的文化观念。
第五章将文学翻译与比较文学联系起来研究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因为文学作品中所运用
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与译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学比较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当代学术研
究的跨学科倾向也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结语”部分提出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提出了归化异化二元对立的哲学、语言学基
础。这样就可以突破二元对立的窠臼,站在语用学的角度开看到这个问题,就会能从更深层的
意义来探讨翻译研究。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归化异化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并结合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流
变的大致脉络,从而得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1.归化异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不仅
仅是二元对立的,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时间上来看,二是从语言和思想等内容上来
看,比如林纾等人的翻译可以理解为语言上的归化,思想上的异化。不仅要从历时的角度来看;
还可以从共时的角度来看读者群与译品之间的关系。2,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归化与异化目
前还没有。3,从国内外翻译策略的选择来看,呈一定的历史趋势:归化一直是占主流,异化只
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据主要位置,这肯定有某些历史因素在影响着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
略选择。4,所谓“归化”与“异化”,实际上是以译者的文化立场为基本点来加以区分的。在
这种文化立场之下,我们就不难看出译者所要选择的翻译策略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所注重
的是社会批判与实践,关注的是在翻译实践中进行文化抵抗和斗争。5,不仅从文化层面,而且
还从哲学语言学层面上来探讨
归化异化,特别是引入语用学的理论,这样就比较全面系统地把
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回归文学翻译的本体研究。
关键词:归化和异化;翻译文学研究;多元系统论;语言与文化
收稿日期:2007-12-17
作者简介:陈怡帆(1981-),女,上海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归化与异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