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1分)
体温在40℃以上,24小时内波动<1℃,这种热型为 A.弛张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波状热 E.回归热
【正确答案】: C
【您的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间歇热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l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第2题(1分)
下列哪种物质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A.白细胞致热原 B.细菌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坏死物质 E.细菌
【正确答案】:
A
【您的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白细胞致热源属于内源性致热原,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C、D、E均为外源性致热源,不能通过血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第3题(1分)
一位发热患者,体温在39℃以上,未用任何退热降温措施,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以上,最低时体温仍高于正常。这种热型是 A.稽留热 B.波浪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弛张热
【正确答案】: E
【您的答案】: E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参考第1题。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大于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符合弛张热特点。 第4题(1分)
女,30岁,持续发热1周,体温可达39.2℃~41℃,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 A.波浪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弛张热
E.回归热
【正确答案】: D
【您的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参考第1题。1天内体温波动大于2℃,最低体温高于正常,符合弛张热特点。 第5题(1分)
外源性致热原的特点,正确的是 A.分子量较小
B.其致热原性可被蛋白酶类所破坏 C.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D.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在体内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
【正确答案】: C
【您的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引起传染性发热的生物病原体或其产物,称为外源性致热源。致热源细胞被激活后所形成并释放的致热源称为内源性致热源( EP),为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致热作用容易被破坏,当EP到达下丘脑后,使下丘脑释放某些介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这些介质称为中枢发热介质。外源性致热源不能通过血一脑屏障,可激活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6题(1分)
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的是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D.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E.白细胞及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 C
【您的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白细胞致热原属于内源性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注意B为易混淆项。 第7题(1分)
稽留热最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肺结核 B.大叶性肺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疟疾 E.肠炎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第8题(1分)
不直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需内源性致热原发挥作用的致热原是 A.肿瘤坏死因子 B.嗜酸性粒细胞 C.病原微生物 D.干扰素 E.白介素-1
【正确答案】: C
【您的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均为内源性致热源,可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病原微生物属于外源性致热源,不直接作用体温中枢,而是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产生内致热源作用体温中枢引起发热。 第9题(1分)
紫癜与充血性皮疹的主要区别是 A.颜色的不同 B.是否痛疹
C.按压后是否退色或消失 D.是否高起皮肤表面 E.是否有皮肤脱屑
【正确答案】: C
【您的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您的得分:1分 试题解析:
皮肤黏膜出血是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 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退色,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瘀点、紫癜和瘀斑。皮疹加压时可退色或消失。 第10题(1分)
下列哪种疾病为双下肢对称性紫癜 A.过敏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激素性紫癜 D.血小板减少 E.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