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王安石的理财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
6.司马光的“随材用人”与王安石的用人思想有什么不同?二者孰优孰劣? 7.试述司马光财政管理思想的内容和理论特点。 8.试评叶适的“分权”说。 9.叶适的“用贤”思想有什么特点? 11.简述许衡的管理思想。
12.综述宋元时期人事行政思想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13.简评宋元时期的财政管理思想。
31
第十一章 明清时期关于强化或限制君权的管理思想
学习目的:明清时代是封建社会末期,也是专制主义最强的时期。学习本章,就是要了解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两个主要趋势: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掌握这些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学习要点:1.朱元璋强化君主专权管理原则和严整吏治思想。2.张居正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原则、人事管理和文化管理思想。3.黄宗羲“天下为主”管理原则和议政决策思想。4.顾炎武改革行政组织体制的没想。5.唐甄关于行政职权分配的认识。
第一节 朱元璋强化君权和注重治吏的管理思想
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之君。出身贫苦。后参加红巾军,逐渐成为—支重要势力。初依龙凤政权,后剿灭群雄,建立明朝。朱元璋的管理思想以强化君权和严于治吏为主要内容。
一、君主绝对集权的行政原则
朱元璋认为,君主个人绝对集权是根本政治原则。据此,池在理论上严明礼法纪纲,强化等级名分;在制度上废丞相制,又设五军都督府,使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又严禁后妃干政。朱元璋要求在行政上实现绝对个人专权管理,使君主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绝对化。
二、重视人才的人事管理思想
朱元璋起自草莽,重视人才。说“世有贤才,国之宝也”。提出选才的标准是德和才,但不可求全。选才不计出身。在人才使用方面,注重实际才能和人才接替,要年轻官吏与年老者“参用之”,以保障人才不乏,官得其人。 三、严整吏治
在行政官员的管理上,朱元璋主张采用严刑酷法。不仅可刑用重典,而且可用法外之法。对贪污腐败者,尤须严惩。又采用鼓励民众赴京告奸之法,允许民众将害民之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不得阻拦。这样的治吏措施为封建史所仅见。
朱元璋没想通过加强个人专权和严整吏治以实现政治稳定,但他死后即有“靖难之役”,权臣、宦官之乱也层出不穷,为他始料所不及。
第二节 张居正“尊主威”的管理思想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进士。初任编修,后入阁,迁首辅,掌权十年之久。管理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治吏和文化专制为主要内容。 一、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原则
针对明中期政事驰靡,君权势衰的状况,张居正提出加强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原则。要求君主总揽行政大权,振纪纲,重诏令。整顿朝纲,严明法令,赏罚公正,“使天子之号令,譬之风霆”,各级官府无不风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核名实”人事管理思想
明中期,“兼并之私”日趋严重,当国者政以贿成。张居正总结人事管理之弊,主要是
32
督学之官用非其人,官吏不遵职守,考课不严。针对这种现象,张居正提出加强官员考课,以名核实。对不称职者,即行裁黜。对贪腐官吏,务须严惩,“虽贵近不宥”。 三、“固邦本”民事管理思想
张居正探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对民事管理主张轻减赋税,体察民情抑制豪右,改革税法;节俭省用,与民休息。他的“一条鞭”税法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民事管理中包含着经济管理内容,这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色之—。 四、禁私学的文化管理主张
张居正认为学风关乎政风,文化管理是政务管理的重要组成。他对明中期儒生干政现象极为恼火,提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主张:第一,只许研习儒学不可私设书院。第二,严格取士标准,禁止异端邪说。第三,严禁儒生干政,否则予以“革退”,“削为民”的处分。
第三节 黄宗羲限制君权的管理思想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梨州。浙江余姚人。清兵入关后,积极组织抗清。失败后,乡居著述,坚决作“明遗”。管理思想着眼于限制君权,富于民主色彩。 一、“天下为主”的管理原则
黄宗羲一反明代君臣的君主中心行政原则,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君主要为主人服务。行政管理就是要君主管理国家,君和臣好比共拽大木之人,共同为天下之人谋利益。黄宗羲以“天下为主”作为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对君主专权统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具体管理方法上,主张提高相权,限制君主个人的行政权力。 二、“学校议政”的行政决策思想
根据“天下为主”的原则,行政决策就不再是君主个人独断。黄宗羲提出“学校议政”。方法,认为学校不只是培养管理人才,同时又是政治批评和政策评议的场所。君主定期到太学听讲,议论朝政。校内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学校的权威高于天子。这种认识与近代议会决策有些相近,表明了黄宗羲行政思想的民主因素。 三、“治吏”管理主张
黄宗羲批判明代吏治腐败,阉官横行,认为行政官员的腐败是国家祸乱之源。于是提出严整吏治。具体方法有:恢复差役制,任用士人作吏等。虽认识深刻,但具体措施不免失之浅浴,难以实行扣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工商皆本”的经济管理思想
黄宗羲重视既农业,也重视工商业。关于农业,他提出恢复井田制,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于后者,他提出“工商皆本”,一反传统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切于民用”,不可或缺,而且要发展。他还就赋税制度提出改革设想,主张减轻税率,官田什一,私田二十之一。并根据上地成色分等征税。关于货币,他也有设想,主张废金银,实行钱、钞并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顾炎武关于行政组织体制的设想和人事管理思想
顾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一生未仕。清兵南下,曾组织抗击,失败后流亡异地。
33
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调整行政组织体制的设想和人事管理改革。 一、改变君主行政组织体制的没想
顾炎武认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一行政,但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地方行政涣散无力。于是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即选用真才任地方官,称职者十二年后可终身任职,致仕后可传子或荐贤,以此提高地方治权和行政效率,避免“官不尽职”。同时,还要加强考课,对失职者严加惩处,从而可变奴才为主人,变私仆为公仆。这种认识有限制君权的意味,但方法十分蹩脚。 二、“废生员”的人事行政思想
顾炎武认为生员制是人才制度的最大弊端。主张废天下之生员,严格限制生员额数,每县二十。改革考试内容,选拔有用之才。但另一方面,他又主张买爵不免自相矛盾。这种人事行政改革主张没能抓住问题的要害。 三、“教化”民事管理思想
顾炎武认为,徒行法治使人们的道德日坏,不足为取,最好的民事管理方法是崇名教,行教化。一方面利用人们的好名节,重功名的特点,通过奖励,使人们“以名为利”,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则积极推行教化,恢复“请议乡论”,利用舆论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使之知廉耻,而天下治。
第五节 唐甄旨在削弱君权的管理思想
唐甄,字铸万,号圃亭,四川达州人。出身仕宦。任过地方官,仅十月即受牵连削职为民。政治上颇具叛逆精神,行政管理思想强凋削弱君权。 一、对君主政治的批判
唐甄指斥古今帝王,认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从而否定了君主作为最高行政首脑的资格。他还反对神化君权。但他承认君主是政治中的决定因素,因而提出君主应有自知之明,“处天下之下”,然后“天下之善归之”。这里并没有完全否定君主政治。 二、关于行政职权分配的认识
唐甄的行政方针是“六卿分责,百官尽职”。他反对由君主一人统领天下,而是要求君主“举贤以任官”。君主拥有行政官员的选任权。其下六卿分掌实权,对君主的行政权有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其中冢宰(宰相)可代行君权。他又认为君主的权力尚无可以取代,于是主张君臣相让,各司其职。虽然想法天真,但在认识上是对君主专权的限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思考题:
1.试述朱元璋的行政原则和吏治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2.张居正“尊主威”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试论张居正文化管理思想的政治实质和意义。
4.黄宗羲“天下为主”管理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 5.怎样看待黄宗羲“学校议政”行政决策思想的实质和认识价值?
34
6.顾炎武是怎样设计改革行政组织体制的?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7.唐甄关于行政职权的认识是什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8.试比较朱元璋、张居正行政管理思想之异同。
9.怎样评价黄宗羲、顾炎琥、唐甄行政思想中的民主因素?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