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四章 墨子的“尚同”、“尚贤”管理思想

学习目的:了解墨家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实质和对后世管理思想的影响。 学习要点:1. 尚同行政原则及其对行政组织和政体形式的影响。2. 兼爱、交利的民事管理方式。3. 人事行政思想。

墨子名翟,鲁国人。会造木器。曾在宋国任大夫。墨子与其弟子形成组织严密的团体。他本人先学于懦,后自成一家,提出十大政治主张。在行政管理方面,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思想独具特色。 一、尚同行政原则

墨子通过对人类历史的考察,认为上古一人一义,社会混乱,为此必须以“尚同”为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在行政组织上,要实行君主个人集权治理;在政体形式上,建立自上而下的“政长”系统。这里典型的君主政治体制。 二、“兼相爱,交相利”的民事管理方法

墨子认为,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只知自爱、自利。对此,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方法。人们相互友爱,爱人即爱己,利人即利己,社会自然安定。这是对儒家等级原则的某种否定。“兼爱互利”还意味着人我之间的某种对等或平等,具有一定的民主理想因素。

三、“尚贤”人事行政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十大主张之一,体现着他的人事管理思想。他认为选用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德行,唯贤则举,不计其他。

凡选用的贤人,要给予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还要给予相应的权力,规定相应的职责。职、权、责要相称。此外,对人才还要进行必要的考核。这是相当完备的人事行政思想。 四、“节俭”经济管理主张

墨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社会财富有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只有努力生产,才能积累更多的财富,使国家富足。与之相应,在消费方面,则要“节用”,“节葬”,不得奢侈浪费。他还规定了消费的限度。

墨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十分丰富,虽然从逻辑上看,尚同原则与兼爱交利自相矛盾,但其中不少论点具有合理性,值得肯定和借鉴。 思考题:

1. 墨子为什么提出“尚同”行政原则?“尚同”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2. 什么是“兼相爱,交相利”?为什么说这个管理方法与“尚同”相矛盾? 3. 墨子的人事管理思想有哪些内容?并试作评价。

4. 节俭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君主政治时代能否实行?为什么?

11

第五章 道家以遵循自然法则为特色的管理思想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了解老子、《管子》道家和古佚书道家管理思想的内容,理论特点和历史意义。

学习要点:1. 老子无为管理思想。2. 《管》道和古佚书的管理原则和人事管理思想。3. 道家管理思想的理论特点。

第一节 老子的“无为”管理思想

老子其人是历史疑案,汉初司马迁已弄不清。通常的一种说法是,老子名李耳,又叫老聃,东周的守藏史。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的管理思想主要是“无为之治”,行政管理要效法自然法则。 一、道与无为之治

老子之“道”,内涵丰富,总的看,是对万物本源和自然法则的概括。老子认为,人与万物均源于自然,在政治生活中,行政管理就要效法自然,以“无为”为原则,就是要减少行政干扰,消除民“有为”的条件。 二、“用弱”管理方法

老子主张用弱,因为自然法则以弱为用。他将“用弱”方法贯穿到各个方面。在决策上,主张“静观”,“知微”。在行政首脑素质上,强调“知盈处虚”,“居上谦下”。在人事管理上,要求君主能“深藏不露”,以“谦下”用人。还要设法有效地制约反对派。“用弱”成为帝王的统治术。

三、节欲的经济管理方针

老子认为,人们欲求无度是造成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因而主张节制欲求,调和供求关系。统治者“去甚、去奢,去泰”,人们“知足常足”,于是社会安定。

老子也有一些消极避世思想,经后世杨朱,庄子等继承发挥,形成了批判政治、社会的消极避世派。《管子》道家和古佚书道家则继承了老子主治的一面,提出了不少管理主张。

第二节 《管子》道家的“顺天从人”管理思想

《管子》是先秦诸子之学的论文集,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今存76篇。其中《白心》、《内业》、《心术》上·下,以及《形势》、《枢言》、《桓公问》等篇,属于道家著作。这些篇章不同于扬朱、庄子,是积极主治的一派。提出遵循自然天道,兼用道义礼法的管理主张。 一、“顺天从人”行政原则

《管子》道家认为万物源于道和气,人是道和气的产物,因而人的行为选择离不开自然法则的制约,在行政管理上以“顺天从人”为原则。他们认为君主是行政首脑,只要能顺从天道和人情,与气相沟通,就能公平无私地治理国家。 二、兼用道义和礼法的行政方法

《管子》道家认为行政管理方法要多样化,在坚持遵从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将礼法统一起来,既要实行等级管理,又要实行法治,前者用于维护行政秩序,后者用于制约人们的行

12

为。礼法均为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三、“以名制形”的人事管理方法

《管子》道家涉及法家刑名思想,认为君主对行政官员的管理方式为“以名制形”,“以阴制阳”,“以静制动”,“以虚制实”,“以心制窍”。主要表现为君对臣的控制,以及对臣之职责政绩的考核。

第三节 古佚书的“循理用当”管理思想

古佚书指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四篇著作:《经法》、《十六经》、《道原》、《称》。经考订,为战国时期黄老派著作。这一派的理论特点是尊奉黄帝和老子,兼用道法。他们的行政思想主要是“循理用当”和“审刑名”。 一、“循理用当”行政原则

古佚书继承道家传统,主张遵循自然法则,提出“循理用当”行政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君主治理国家要遵天道,合人心,在行政管理中善于把握问题的核心或关结点,避免政策和管理法“过极失当”。 二、刚柔并用管理方法

古佚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汲收了法、儒、阴阳、墨等各家学说。在管理方法上,提出“文武,德刑,刚柔并用之术”,将等级规范与法制刑赏融为一体,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之学逐渐合流的发展趋势。 三、“审刑名”人事管理思想

古佚书汲收法家刑名之学,用以进行人事管理。他们认为,审刑名的前提是健全法制,统一行政法规和行政官员的职责要求,这就是名,然后依据规则考核官员的政绩,谓之刑(形)。审刑名是控制和统属群臣的最佳手段,以此实现“无为政治”。

古佚书和《管子》道家发展了老子的治世思想,提出了系统的行政主张。他们的理论特点有三。其一,主张以天地自然法规作为行政基本原则,国家管理要符合自然规律和人心;其二,广泛汲收儒、法、阴阳、名、墨等家思想,在民事社会管理上,主张礼法与道并用,反映了战国时期统治者在行政方法上的成熟;其三,他们都主张以法家刑名之学作为人事管理的基本方法。这些认识为道家学说在西汉初年进入政治实践作了理论准备。 思考题:

1. 老子无为政治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2. 试述老子弱用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 《管子》道有的行政原则与古佚书有何异同?

4. 试述《管子》道家与古佚书人事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5. 试论《管子》道家与古佚书民事社会管理方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6. 试析《管子》道家与古佚书管理思想的理论特点。

13

第六章 法家以法治和尊君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学习目的:了解和掌握法家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实质以及对促进秦朝统一的实践意义。

学习要点:1. 前期法家行政管理思想内容与理论特点。2. 《商君书》的行政原则和法治管理方法。3. 《管子》法家的行政原则和关于行政首脑的理论。4. 韩非的行政原则和关于文化管理的认识。

第一节 前期法家各有侧重的管理思想

前期法家指战国中期以前的法家,代表人物有三个:李悝,慎到,申不害。他们的理论不系统,在管理思想上各有侧重。李悝重法治耕战,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 一、李悝的法治管理思想

李悝又名李克,战国初期人,曾在魏国任相,主持变法。管理思想以法治为主,惜乎著作亡佚。就目前可见到的零星材料,李悝主张以法治作为基本管理原则。他制定的法典《法经》曾广泛流传,对后世商鞅变法有着直接影响。

李悝还就经济管理提出了具体主张,如“尽地力之教”,平籴法等,其核心是要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发展生产,平抑物价。 二、慎到的“贵势”管理思想

慎到,赵国人,曾在稷下学官游学。著作散佚。他的行政原则是“贵势”。

慎到认为,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是君主个人专权,因此必须强调“权势”,保持君权的单一性。慎到以君主作为最高行政首脑,认为君主的职责是为天下之人谋利益。

关于行政管理方法,慎到提出“尚法贵公”,并探讨了立法原则,法治目的和法的职能。 关于人事管理,慎到反对尚贤,主张以法制臣,君臣分任责成,“君无事臣有事”,体现着他对行政组织建设的认识。 三、申不害的“重术”人事管理思想

申不害,郑国人,出身低贱。曾被韩昭侯任为相。他的行政管理思想侧重人事管理,属于“重术”派。

申不害也强调势和法,但他认为人事管理是君主政治条件下行政管理的枢要所在,否则国家必乱。申不害的人事管理原则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这是典型的刑名理论。 此外,申不害还探讨了君臣的职、权、责。君主作为行政首脑,拥有全权,臣的职责是具体执行。

前期法家的行政管理思想虽不成系统,但无疑为战国中期和末期法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商君书》法治管理思想

商鞅,又名卫鞅,卫国人。曾在秦国主持变法。受封于商,故名。《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后学之作,主张以法治作为行政管理基本原则。

14

一、法治行政原则

《商君书》崇尚法治,认为法治是主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书中探讨了法的本质和法治目的。认为法的本质是“明分”,代表着公正。统治者的行政管理和政治活都要以遵循统一的法规为前提。法治的目的是形成高度自觉的稳定的政治秩序,因而需要加重刑罚,实行“轻罪重罚”,最终实现“以刑去刑”。 二、刑赏管理方法

刑和赏是法治的具体手段。《商君书》认为人性好利,从而使刑赏两手的实践成为可能。书中指出,无论是发动战争,还是促进农业生产,都必须使用刑赏,叫做“驱以赏”,“劫以刑”,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的行政管理。

此外,《商君书》还分析了农业与军事的关系,主张实行愚民统治。 三、经济管理思想

《商君书》提出,为了促进农业生产,还必须采用国家控制市场价格和调节税收的方法,利用行政手段促进生产。

第三节 《管子》法家的尚法尊君管理思想

《管子》一书中,属于法家派的著作有30多篇。他们的管理思想别具一格,着重讨论了法治理论和君主、君臣理论,涉及面广,思辨性强,是齐稷下法家管理思想之集大成。 一、尚法行政原则

《管子》法家主张以法治作为行政基本原则。书中集中讨论了立法标准,法的本质,目的和功能。他们认为,立法要顺应自然天道和人的好利本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各种事物的关系,使法的规定符合事物的规律性。这样制定出来的法规才能具有指导管理实践的功能和权威。法的本质是“明分”,即等级精神,同时又表现为一种公正性,法高于个人。法的目的是尊君。法的功能是制约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二、关于行政首脑的种种认识

《管子》法家尊君,认为君主是最高行政首脑。他们讨论了君主素质,权力和职责。认为君主应具备统治能力和政治判断能力,君主的权力是持掌威令,独操权柄。君主的职责是“行法”,“明分”,“识大体”。 三、决策与人事管理

《管子》法有认为行政决策的基本方式为“兼听独断”。在广泛咨询的前提下,由君主一人裁决。

关于人事行政,《管子》法家要求君主善于选择行政官员,标准为德、功、能。在人事管理上,君主要善于以名制形,称作“参验之术”。

第四节 韩非的强化君权和文化专制管理思想

韩非,韩国人。初学于荀子,后自成一家,入秦求仕,被李斯谗害。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者,管理思想以尊君重法和实行文化专制管理为主要内容。 一、尊君行政原则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3)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79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