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陆贽提出要使“农商工贾”,“咸安其分”。并限制占田,减少地租数额,以安富恤贫。财政方面要量入为出,均节赋税,轻近重远。又主张财政收入由国家统一管理,反对君主另立私库。还提出要稳定市价,奖励移民实边等等。陆贽的财政及经济管理思想十分丰富。

第五节 柳宗元关于行政体制的认识和重民尚贤管理思想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进士出身,曾任监察御史里行。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再贬柳州,四年后,卒于任。他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对行政体制进行辨析,主张实行集权管理。也提出重民、尚贤等管理主张。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思想

自秦行郡县以来,关于郡县,分封孰优孰劣一直争论不休。中唐后,藩镇势大,分封之议复起。柳宗元作《封建论》,指出封建乃历史孙陈迹,弊端极重。而秦之亡,乃“失这于政,不在于制”,不可因此而否定郡县制。通过辨析,柳宗元肯定了中央集权行政组织体制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二、重民原则与爱民政策

柳宗元主张以重民作为行政原则,认为君权非天授,而是取决于民心向背。官民之间,“官为民之役”,这一认识殊为难得。依据重民原则,在具体管理上要实行平均赋税,轻刑慎罚的爱民政策,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三、任官以才的人事管理思想

柳宗元反对以德行品级选官,作《六逆论》反对门阀特权。认为人才不应受贵贱、血统关系的限制,而且唯才是举。这一认识直与曹操相呼应,在认识上为广大士人参与政治开通道路,并扩大了君主政治的权力基础。

第六节 白居易的求贤用贤和财片管理思想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进士出身,历任中央及地方官职。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注重人才选用和官吏管理,以及财政管理。 一、求贤和用贤的人事管理思想

白居易认为“用者不贤”是政治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广泛求贤。具体方法有贤人引荐,举励举荐等。对于人才的使用,要量才授官。还要经过实践考察,然后再委以重任。 在官员的使用上,白居易还主张裁撤冗官,“省官并俸”。严格执行考课制度。给予各级官员以一定的行政自主权。 二、平抑税制的财政管理思想

白居易深刻地剖析了两税法的弊害,意识到货币地租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主张平抑税制,君主带头力行节俭,并大力削减军费开支。一方面复用谷帛缴税,另一方面又节减支出,就能减轻人民负担,同时也满足国家之需。

白居易的认识有不少合理之处,但有些政策,如恢复府兵制,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第七节 罗隐关于行政首脑素质的认识

罗隐,字昭谏,浙江新城人。初名横,因屡试不第改名。曾在吴越王钱缪手下任过官职。

26

他对君主的产生和素质等进行探讨。批判暴君,向往明君。 一、君主产生的合理性

罗隐认为人间的贵贱、强弱都是自然现象,人与万物相比,“唯人为贵”。人群之中,唯有“明圣之才”才有资格成为行政首脑。因此,君主和君主制度是完全合理的。 二、君主的素质要求

罗隐将君主分为暴君和明君两种。认为明君是合格的行政首脑。具体评判标准有五条。其一,仁德。君主无德,“则何以异于万物乎”。其二,奢俭。“务德修俭,不言所利”者为明君。其三,敬慢。明君明持敬,礼贤下士。其四,公天下。明君以天下为公。其五,用贤。明君不独治天下,“必资贤辅”。

这些标准从各方面为君主的素质条件作了规定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君主。罗隐的明君理想只能流于空想。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隋文帝的管理思想是“文武之道”的复兴? 2. 怎样认识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3. 简述武则天管理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4. 陆贽的管理思想有哪些内容?主要特点是什么? 5. 试论柳宗元行政组织体制思想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6. 简述白居易求贤用贤人事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7. 罗隐关于君主素质提出哪些标准?为什么说是一种空想?

8. 试比较唐太宗、武则天、陆贽、柳宗元、白居易等人的人事管理思想之异同。 9. 隋唐时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规律?

27

第十章 宋元时期以人事和财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思想

学习目的:宋代国势最弱,内忧外患严重。学习本章需掌握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重心,了解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大势,以及其理论特点。

学习要点:1. 范仲淹人事行政思想。2. 李觏的“考功”和“强本节用”管理思想。3. 王安石的选才和理财管理思想。4. 司马光的“随才用人”和“权利归一”管理思想。5. 叶适的“分析”行政组织体制思想和人事管理思想。6. 董煟的荒政管理思想。7. 许衡的“用人为先”和教化管理思想。

第一节 范仲淹的选真才人事行政和重农兼商的财政管理思想

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进士出身,仁宗时任副相,推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失败后不久病故。他的管理思想以注重人事和财政管理为特色,这也是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选用真才的人事管理思想

北宋积弱积贫,国内外矛盾尖锐。范仲淹认为病根在于行政官员无才少德。提出要选用那些务实、敢谏的真才,且不得求全责备,而是用其所长。就选才制度而言,范仲淹主张改革科举制,以策论为主,辅以诗赋。

在行政官员的使用方面,范仲淹主张明确各级官员的职、权、责。使之各司其事,各秉其权。范仲淹还就人才培养、官吏考核、迁升等提出了具体设想,如拓宽人才教育内容,以政绩迁升等。

二、重农兼商的财政管理思想

范仲淹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厚农桑”,即加强农业管6理,以促进生产。并主张均役宽赋,保护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条件。他主张对富商大贾进行抑制,但不反对适当发展商业,并认为应当通过商业税来控制商业活动,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范仲淹还提出以高消费救荒的主张,别具特色。

第二节 李觏的“考功”人事管理和“强本节用”财政管理思想

李觏,字泰伯,南城人。—身治学,只短期在太学供职。他的政治思想丰富在行政管理方面,以注重“考功”和“强本节用”为主要内容。 一、“考功”人事行政思想

李觏的政治理想是富国强兵,为此提出改革人事管理。其一,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其二,人才选用要经过“考功”。凡科举入仕者,必须要“试其事,考其功”,然后才能入选授职。其三,官员的任用要“才取其长,用当其宜”,量才录用。其四,官员升迁和降黜,也要通过功过的考核,不可只凭年资。 二、“强本节用”田政管理思想

李觏认为富国之道在于“强本”, 即发展农业生产,主要内容是:均土田,尽地力。这样百姓既安,国力亦足。在财政方面,主张节用,主要内容是:量入为出。国家要定期查

28

知“民之财数”,了解年成丰欠,然后确定税额。在财政支出方面,主张“以式法授之”,专款专用。

这些认识是有一定价值的。

第三节 王安石的立法、选才和理财管理思想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时拜相,推行“新法”神宗死后,罢相,退居江宁。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法治、选才和理财。 一、法治管理方法

王安石认为,“大明法度”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因而他的改革首先要解决法的问题。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天下治乱。他设置专门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以法推进全面管理。 二、选才人事行政

王安石认为,法虽善,还必须有“良吏”守之。因此必须“众建贤才”。他规定了“教之、养之、取之、仟之”之道,就人才培养,经济和政治待遇,人才选择和官员任用作了详细规定,他改革了学校制和科举制,起用了一大批青年新秀,使改革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生财与理财

关于财政,王安石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通过发展生产,以增加财政收入。又提出去重敛,宽民力,反对竭泽而渔。 关于理财,提出平均赋役和对经济实行全面控制。

第四节 司马光“随才用人”人事管理和“养本”财政管理思想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景祐五年进士。历任地方和中央官职。哲宗时任相,废王安石“新法”。政治上尊君,管理思想注重人事行政和理财。 一、尊君行政原则

司马光绝对尊君,认为尊君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据此,他论证了君主作为行政首脑,其权力无限。主张加强礼治,建立严格的君臣等级秩序,以维护君主在行政管理中的绝对主宰地位。

二、“随材用人”的人事管理思想

从尊君出发,司马光把选才用人视为君主的“御臣之道”。他认为,选才不可凭出身门第,而是要以德才为标准。其中,德为根本。这个认识与“唯才是举”相对,实际束缚了人才。在官员任用方面,主张“久任”,反对三年即迁,认为“久任”才有利于管理效果和政治稳定。

三、“利权归一”财政管理思想

司马光主张爱民,认为“农工桑贾”乃国家财源,因而主张保护农工商各业的正常发展,反对赋税过重。在财政管理方面,主张由国家统一管理,“财有专主”。反对君主个人另立机关掌管财政。司马光想通过完善管理机构来加强财政管理。

第五节 叶适的分权、用贤和财政管理思想

29

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人称水心先生,淳熙进士。历任地方、中央多种官职。后因受牵连免官,遂居家著述。他提出的管理思想中,以“分权”说最具特色。 一、“分权”行政组织体制思想

叶适属于南宋功利学派,他认真分析时政之弊,认为君权过于集中,导致行政弊端严重,虽利于治内,但失之御外。于是提出分权,要君主将一部分管理权下放地方,发挥地方行政机构的治安和御外功能。但这并非意味着否定君权的绝对统属力。 二、“德治”民事管理思想

叶适主张以德治民,提出:一要服天下人之心,积极推行教化,以德教民,巩固政治秩序。二要善治以礼,除酷法,倡导礼乐,使民风敦厚。当然,这并非不要法治,而是德治教化为主,法只能是辅助手段。 三、“用贤”人事行政思想

叶适认为,南宋国事艰难的根源之一是选官考绩制度之弊。他分析了铨选之害,荐举之害,任子之害等,提出相应的改进之方,计有:重选才德之士,严格考课,限制任子,改革科举制度等。这些认识多有可取之处,但在日趋腐败的政治现状下,根本无从实行。 四、调节税收和农商并举

叶适讲求功利,反对抑商,主张商与农并举。在财政管理方面提出要减少税收和财政支出。他揭示当时税收之弊,又分析了财政支出过大的根源,指出“聚敛”并非理财。要求实行以田养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六节 许衡重用人才和重教化的管理思想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人称鲁斋先生,是元代理学家。曾任中书左丞,国子祭酒等职。管理思想以强调用人和顺民心、兴教化为主。 一、“用人为先”的人事管理思想

许衡以汉法影响元统治者。在行政管理上,强调“必以用人为先务”。关于用人之道,许衡提出要善于知人,包括既能“进贤”,又能“斥佞”,为此要加强“御史按察之权”,严行“纠弹考核”,使“贤者日进,不贤者日退”。还要敢于用人,不可只敬不用,以使用贤落到实处。

二、顺民心、行教化的管理方法

许衡认为,治民要能顺民心,以仁爱之心待民。不得横征暴敛,否则“损百姓”即是“损著国家”。因此要奖励耕织,推行教化,广设学校,以礼义道德教育百姓,不仅“革其事”,而巳要“革其心”,则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 思考题:

1.范仲淹人事行政思想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2.李觏的人事行政思想有什么特点?与范仲淹相比,有什么不同? 3.试述李觏财政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王安石的人事管理思想有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6)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79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