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播与大众传播
1、传播(Communication)
2、传播、大众媒介、大众传播三者的区别以及大众传播的意义 3、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范畴 4、传播类型
5、人类传播主要形式 6、传播领域的研究架构
一、传播(Communication) 1、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指将传送和接受双方都可以理解的信息,通过联络彼此的通道—媒介传达,以建立共识。传播是人类交换意义的互动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根本的问题:A、传播是有目的的;B、传播期待结果-接受。一个完整的传播行为是传受双方共同努力的。
为什么有这样两个问题?从广义理解传播:有无目的的—疲倦打哈欠,无意行为;未被接受—你向他人招手,他人不理睬。
我们研究有目的的传播
31
2、 传播者与接受者
信息 信息传播者行为 接受 无目的行为(症状) 者行 为
非知觉的症状性行为: 有目的行为 非言语 言语
打哈欠没人看见——不是未被接受非言语寄信,信丢失 行为-打招呼-没
不是人际传播,至多个人有看见 内心传播 未接受 传播, 32
偶然 打哈欠 接受 朋友后来意识到你疲倦 朋友后来意识 你(传者)告诉他人
到你在招手, (接受者),他听到不
表示歉意 予理睬 给予 朋友认为你讨厌他 注意
3、传播的过程
你招手,朋友 你演讲,大家注意听 也招手 移交/传输/交换 一个人把对事物的看法移交给另一个人,依次继续下去。一个人或多个人独自占有的意义变成更多人共同享用的。 问题:观念/看法的移交与物质的移交有什么不同?
连锁/连接 在生活中把一部分与另一部分联结起来。传播是在寻找彼此的相关部分。传播建构社会的整体意识。
如:新闻传播就是不断地把许多表面孤立的事件连接起来。分析、评论 接受/认同(个人) 接受信息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知识、获得经验等。建构个人的知识谱系。
练习:列举你能够回忆起来的从新闻报道中获得的知识。 4、传播的结果
再现回忆—传播促成某人的注意,达成回忆再现的目的。(文化传播)
今天是过去的一种延续。
产生刺激—信息传送者有选择的刺激接受者,使他做出回应。“人咬
33
狗”(引起兴趣也是一种刺激)
影响意识——-传播一种意识的同时也在强化这种意识。(暴力场面的暴光度、死刑)
施展权力—传播作为一种机制,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代表一定阶层的利益。权力可以借此施展。
二、 传播、大众媒介、大众传播三者的区别以及大众传播的意义 1、大众传播
大众媒介:媒介——使双方(人或者事)发生关系的人或者事。媒介使其他两者建立关系。(与“第三者”作用相反)传播是指信息传播过程,媒介是指信息传送的通道。大众媒介是大众共同享用的媒介。大众媒介
包括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网络)。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大众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定时(定期)地广泛、迅速、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过程。
传播、大众媒介、大众传播三者的关系:大众传播是传播的一种类型。大众传播必须透过大众媒介实现。 大众传播的特性:
(1)传播者是组织化、职业化的人员。组织化:传播者的信息必须是经过组织,或者叫机构才能传播。职业化(职业化):传播的过程是需要有专门的技能的。
(2)传播的信息广泛、公开、快速、连续。
34
(3)接受者人数众多,背景各异。
(4)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关系疏远—有共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利益。 (5)有预设,有目的—议程设置、炒作。
(6)大众传播受到传播内容、政治、经济、舆论的影响。(“刘涌案”) 大众传播的功能
大众传播研究先驱拉斯威尔(Harold Lasswell):侦察功能、协调功能、传播、延续经验的功能
施拉姆(Schramm)五种功能:(《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84年版) 守望者功能
守望人-哨兵:守候在地平线或者高点,观察环境,随时报告异常情况:危机与机会。媒介负责把社会环境发生的事情告之大众。
目的;帮助人们认识复杂的环境事物,适应或者调整自己的存在方式。人们把大众传播媒介当作自己五官的延伸,靠它认识环境。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其功能更加明显。(SARS、自然灾害降临) 决策功能
媒介选择社会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引起社会大众的注意,实现劝服的目的。对受传者而言,根据劝服意见自己做出决定。 社会化功能
媒介提供知识和经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大众的教育水平。在娱乐与商业紧密联系,娱乐化倾向严重的今天,强调教育功能,特别重要。 娱乐功能
提供娱乐节目,攻大众欣赏,使人愉悦,获得享受。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1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