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与媒介的社会责任有关。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媒介。作为经济活动的传播媒介——有自己经济利益的媒介。这两种利益形成媒介在传播中的文化身份。 2、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立场
文化身份是在群体传播系统的中建构起来的
群体中每个个体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来的性格,它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事件或传播语境中声明其身份时所表现的。文化身份通过传播被协商、共同创造、强化并受到挑战。大众传播媒介是传播的主要“工具”。
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立场是意识形态性的,是大众的文化立场。同时,媒介也有不同于大众的立场,这个立场是由媒介的经济利益决定的。媒介的文化身份有时是公开的,尤其是其意识形态取向。有时是有意识地深藏不露,因为媒介的职业性要求媒介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3、媒介的多种声音与对文化身份的质疑
尽管媒介有自己的文化立场,但是媒介的职业性又要求它是跨越文化界限的。
从个人的角度,每个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归属不同的群体和文化。但是,每个个体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中,会参加到不同的文化系统中:跨文化的、跨国界的、跨地域的、跨宗教的、跨行业的等等。个人的文化认同不仅仅受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受
26
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例如: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同时是一个浙江人(北京人、上海人);一个男人/女人;一个老人/年轻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我们可以找到与自己的多种身份和多种声音相共鸣的现实情形和知识,也可能找到对于你的文化身份的反思。 五、文化分析与结论 1、从认知过程考察
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认知、思想、情感概念、评价思想—选择、评价、组织外来“刺激”的过程。也是外在于人的环境对人产生刺激后转换成个人认识经验的过程。每个文化群体的成员,从小就在他/她的生活环境中建构自己的观点。人们经过对自己遭遇的社会事件的认识,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文化形成的过程。告诉渠道、反应的渠道、告诉渠道:知识、思想-概念
认知、思想_告诉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要“看到”什么。例如:苹果是一种水果;梨也是一种水果;上帝创造了世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看图识字)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指明哪一种认知思想是正确的。它告诉你出现的是什么?提供了什么机会。这是告诉渠道。反应的渠道包括了情感思想、评价思想。
情感思想—什么是令人愉快的,什么是令人不愉快的。情感包括了各种文化概念和基本的生理反应。从文化方面,我们提到色、香、味俱全的一顿饭,有好感;如果说吃蝎子肉、喝XX汤,令人恶心。
27
生理反应,吃辣的食物,引起咳嗽,不舒服;吃辣食物,爽!生理反应包括腺体分泌、性欲、脉率等。就饮食而言,两种反映有联系。(榴莲)
评价思想—告诉人们他们所看到的从道德上讲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所有动物都会对现实生活有所反应-本能反应,人会对事物作出好或者坏的判断。
评价思想在决定行动方面,往往比认知和情感因素更加重要。它决定了你优先考虑什么?有些事情在情感上可以肯定,但在道德上必须禁止。(包青天的情与理。)有些事情情感上不能接受,道德上必须如此。(冰海沉船:让妇女、儿童先走)
个人接受“刺激”后转换成认识经验主要表现:信念、价值、态度。形成或者改变。
信念——信念作为主观感知,没有对错。如宗教信念。当信念放在人类的道德天平上称一下,有轻重之别。天平的另一面是人类的道德共识。
价值——是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实施的一套评价行为规范的标准。有价值评判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纷争。
态度——为适应某种环境和某类事物而采取的回应-情绪、行为、语言等。
2、语文过程-语言过程考察
语文过程包括彼此交流,内在思考模式建立,意义选择等。语言是一
28
种组织化的符号系统,意义是社会共有的。掌握语言要经过学习。语言本身又可以代表某个民族或者地区的生活经验,也是承传文化的工具。同种语言的人文化发生影响较容易。
交流是发展人际关系、彼此沟通和彼此了解的主要过程。交流的方法很多:面对面、非面对面交流;交流的工具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各种通信工具。
内在思考模式是用来形成理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中国老太与美国老太关于买房的思考模式之差异。
例:关于粮食的讨论—请美国、欧洲、非洲、中国的小朋友自由 发表意见,谈谈如何解决全世界儿童缺粮食,饿肚子的问题: 美国:什么是世界? 欧洲:什么是饿肚子? 非洲:什么是粮食? 中国:什么叫自由发言?
意义选择是判断的结果。判断又是建立在前两项基础之上的。 3、文化实践
获得文化的方式取决于使用文化的方式。文化实践区分了种种不同的、有高低之别的文化行为模式。在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要求将人们对于最精美物体的高雅趣味与人们对于食品的基本趣味重新联系起来。文化没有了高低区别。
文化需要是教养和教育的产物。文化实践是文化需要的实施过程
29
1)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经常按照学历或学习年限衡量。 2)与社会出身相关:家庭背景和正规教育的相对重要性,因为教育体制对各种不同的文化实践者的教导和认可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社会出身的影响在“课程以外”是最强有力的。消费社会等级对应于各种艺术内部的等级。文化也有自身的贵族头衔和血统。贵族头衔有教育系统授予,血统则按照进入贵族阶层的资力的深浅衡量。(贵族学校、名校等)
3)与知识的有关:知识构筑了人文化实践的能力。要解读一首歌要掌握音乐方面的特定代码,舞蹈也是。一个人有了文化知识,就有了用来编制艺术品的代码,一件艺术品对于他才有意义。文化需要的高低、雅俗体现出来。 本章思考题目:
1、文化字源说对文化的解释是什么?
2、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是指什么?如何评价文化的价值(人类学
与人文主义的不同)? 3、文化的构成包括哪些层面?
4、文化身份中“种族优先意识”的负面结果是什么? 5、为什么社会中会出现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
6、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媒介一条不起眼的报道(美军监狱亵渎古兰经事件)被阿拉伯世界报纸转载后引起如此巨大反映,甚至有生命的牺牲?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1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