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柳树醒了1(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爸爸 兰兰 关爱 妈妈 姥姥

教学反思:

7、棉鞋里的阳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价值目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二、教学点

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知识点: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能力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点: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 学法:质疑、解疑。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教学目标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阳光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学生齐读) 3.学习“棉”字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师生共同质疑) 二、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用“○”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

(3)摘掉小帽(擦去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合作。

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例“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了什么? 三、探究质疑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教育学生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归纳总结 五、巩固训练

重点指导左或结构的字:妈、奶、放、收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上节课我们交了很多生字宝宝朋友,不知道小朋友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得稳。 4.先给词语找朋友,再连线。

晒 盖 收 脱 睡 合 棉衣 午觉 眼睛 棉鞋 棉被 棉花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了什么? 2.指名读第5—8段,课文又写了什么? 三、提问讨论,理解课文 (可按座位,也可分大组围坐)

1.分大组围坐抢答教师的提问(组员没答完整,同组人可补充) 如: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怎样吗?为什么?

2.分组讨论,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 3.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解答。

方法,每组派代表站在前面,向下一组提问,下一组的组员共同解答。 四、看图读文,解说图意 图一,男生看,女生读 图二,女生看,男生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联系实际,夸夸家里人

1.你家里有哪些人?他(她)做的哪些事值得你夸奖? 2.你关心过家人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

《棉鞋里的阳光》

棉 照 晒 被 盖 午 收 脱 躺 合 眼 晴

教学反思:

8、月亮的心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二、教学点

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能力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育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

学法:图文对应、朗读感悟。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教学目标 1、教师直接揭示课题。

2、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 一猜等)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擦去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探究质疑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归纳总结

五、巩固训练

月亮来到小女孩子的床前,她的心愿是 ,因为 。 月亮来珍珍藏窗前,她的心愿是 ,因为 。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孩子们,月亮来到了你们的窗前了吗/他看见了什么?你在做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2、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用“自言自语”说话。说说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对话。

4、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太阳公公 天晴 雷公公 下雨 教学反思:

识字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情感价值目标:感受对联中对子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知识点:掌握本课生字。

能力点: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育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朗读法。

学法:自主、合作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字词卡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教学目标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有各种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我们大家都爱他,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了就是描写一些自然景观的,而且它还是一首对子歌,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呀? 二、自学质疑

1、现在就请同学们快快地把书翻到36页,让我们借助拼音在下面自由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学们在初读课文过程中都有有收获,谁愿意试着给同学们读一读? 3、齐读课文。

4、把笔拿出来,画一画这课的生字,读一读、不会的生字可以问一问小同桌,开始吧。 三、探究质疑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归纳总结 五、巩固训练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识记生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带拼音) 拼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认读。 3、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1)自主识字:这些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们? (2)小组合作识字:小脑袋凑到一起,和小组成员讨论讨论。评评谁的识字方法最好。 4、找规律

师: 带有雨字头的字。生:雾、霜、霞。 师: 带有虫字旁的字。生:蝶、蜂。

师: 含有“木”的宇。生:霜、蝶、李、杨。 二、巩固背诵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男女生对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柳树醒了1(4)在线全文阅读。

1、柳树醒了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80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